话本小说网 > 历史军事小说 > 说史鉴今
本书标签: 历史军事  Redsky 

成周的历史终于破解!

说史鉴今

在由国家文物局与社科院考古研究所主导的“中国文明探源工程”与“考古中国•夏文化研究”工程中,系统开展河南洛阳偃师二里头遗址考古调查发掘研究工作,是两项国家重点科技工程的主要工作。为了将河南洛阳打造为“最早的中国”、将二里头遗址考证为夏王朝中晚期都城,因陕西出土的青铜器何尊中有“成周”与“宅兹中国”的铭文,相关考古专家与历史学家的重点研究任务就放在论证“成周”与“宅兹中国”为位于洛邑的编造历史方面。简单地说,在二里头遗址缺乏考古证明材料的情况下,考古专家将西周的“成周”与“宅兹中国”宣传定位在“洛邑”,就可证明河南洛阳二里头遗址的历史地位。

然矣,西周之“成周”果真坐落于“洛邑”之地乎?回顾那寥寥可数的西周城池,成周与洛邑两座独立之城,是否曾共同屹立于河南洛阳的历史舞台上呢?答案显然是否定的。将“成周”与“宅兹中国”这一概念强加于“洛邑”的,乃是那些荒诞不经的中国考古学家和历史学家们所为。

在对中国历史的考古研究中,出土的文物与材料,反映了当时的真实历史情况,其历史价值远高于中国文献典籍的真实性,是我们研究上古中国历史的第一材料依据。而流传下来中国文献典籍中的历史,或因为被统治者有意修改,或因为撰写者对历史认知的欠缺,会产生许多不客观的文献记载。我们现在研究历史,就是要通过现代科学方法,还原出历史的本来面貌,给中华民族一个完整真实的历史。“成周”与最早的“中国”,究竟位于华夏大地历史上的什么地理位置?是解决中华文明起源的关键问题。

由已知探寻未知,是历史研究的一项基本原则!在整个西周历史时期,宗周、丰镐、洛邑、成周是历史文献中的四处重要城邑,并屡现于出土的西周青铜器铭文中。通过现代历史研究与考古研究,宗周位于陕西宝鸡周原遗址,丰镐位于陕西西安丰镐遗址,洛邑位于河南洛阳洛水之阳,已经得到现代考古发掘研究证明。只有成周的历史遗址,至今没有得到考古证实与考古发现。因为成周在西周历史中具有重要历史与文化地位,以拾捡文化闻名于世的河南,具有拾捡历史悠久传统的洛阳,就将成周也拾捡到洛邑,据为己有!创新出独具特色的河洛文化,创造出成周洛邑的荒唐历史。

周族是活动在今中国西部陕西省、甘肃省一带的古老部落,在宝鸡周原遗址建立了自己的国都宗周。周文王灭崇(陕西关中)后,在沣水西岸营建丰京(今西安西南),将都城从岐周迁至丰京;周武王时在沣水东岸建立了镐京,即《诗经·大雅·文王有声》篇载:“考卜维王,宅是镐京”。历史上将“丰”与“镐”合称为“丰镐”。周武王灭殷后,周公为了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给亡国的殷遗民一个改过自新的机会,“毖殷顽民,迁于洛邑”在河南洛阳营建了洛邑。《蔡洪赴洛》云“昔武王伐纣,迁顽民于洛邑”,便是这段历史的记忆。周武王为了统治殷商旧地,将殷商王朝的旧都“大邑商”经营为西周的东都成周城,这就是何尊铭文里记载的“唯武王既克大邑商,则廷告于天,曰:‘余旗宅兹中,国自之乂民。’”

因此,关于西周历史时期的宗周、丰镐、洛邑的历史地理位置与历史价值已经基本研究清楚了,唯有成周的历史地理位置至今仍然是一个谜团。具有悠久拾捡文化历史的河南洛阳,不仅在历史上通过篡改文献的方式篡改历史,而且今天举行通过资本运作,让一些唯利是图的考古专家与历史专家,发明了“河洛文化”、“二里头夏文化”、“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最早的中国”、“中华文明总进程的核心与引领者”、二里头遗址的许多个中国之“最”等等似是而非的说辞,让中国绝大多数古老民族都源于河南仰韶文化。

但是,编造出来的历史、狗尾续貂的文化,总是难以经得起历史检验,总会与许多客观规律相违背,总会在不经意间暴露出狐狸尾巴。虽然西周的“成周”长期被河南洛邑据为己有,让许多学者失去了基本历史认知与判断,但新出土的历史文物却让这一历史认知错误,原形毕露。西周青铜器令方彝、晋侯苏钟、静方鼎、兮甲盘的出土,让“成周洛邑说”这个披着羊皮的狼,原形毕露。清朝末年的慈禧,更是以实际行动,揭露了“成周洛邑说”的卑鄙与无耻!

因为宗周与成周是西周王朝维持广大疆域统治的两个中心都邑,周朝的王公贵族往来于宗周与成周之间,就成为一种常态,也因此在西周青铜器中留下了许多关于宗周与成周的铭文记录。西周青铜器令方彝、晋侯苏钟、静方鼎、兮甲盘,正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制作出了历史文物,为我们研究西周历史提供了新的线索与方法:通过对宗周与成周之间行程的研究,得出西周王朝成周的具体地理位置;通过已知的宗周周原、丰镐西安、洛邑洛阳的地理位置与距离,得出一个科学的、本真的成周具体地理位置。

在公元1912年前,中国一直采用世界独有的六十甲子记年、记月、记日的方法,六十日一个甲子循环往复。这就让我们对西周青铜器中的行程有一个准确无误的判断。令方彝铭文记载“隹八月,辰在甲申,王命周公子明保尹三事四方,受卿事寮。丁亥,命夨告于周公宫,公命告同卿事寮。隹十月,(十)月吉。癸未,明公朝至于成周”,周公之子明保八月甲申日从宗周出发,至十月癸未日到达成周,整个行程用时整整一个甲子六十天。晋侯苏钟铭文记载“惟王卅又三年,王亲遹省东国南国。正月既生霸戊午,王步自宗周。二月既望癸卯,王入格成周”。周厉王为了征伐“东国南国”,正月戊午日从宗周出发,二月癸卯至成周整个行程用时四十六天。静方鼎铭文:“唯七月甲子,王在宗周,令师眔殷省南国相。八月初吉,庚申至,告于成周。月既望丁丑,王才在成周大室”。周王从七月甲子日从总裁出发八月庚申日到达成周,整个行程用时五十七天。

由上可知,在西周时期,周朝的王公贵族从宗周至成周的行程,最长为六十日,最短行程也要四十六天,五十七天与六十天行程是正常行程或规定行程。虽然,西周的成周城地理位置,三件青铜器铭文没有明确具体表述,但是另一件周宣王时期青铜器兮甲盘铭文却给了具体记载。兮甲盘铭文记载:“王令甲政司成周四方责,至于南淮夷。淮夷旧我帛畮人,毋敢不出其帛、其责、其进人,其贾,毋敢不即次即市”。周宣王赐令尹吉甫担任成周的“四方祭祀”官职,而到了南淮夷,淮夷人原本就是专门为周王朝提供锦帛丝绸的臣民。由此可知,西周的成周位于南淮夷之地,是确凿无疑的,而且直接管理着淮夷人。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深厚的国家。虽然今天的考古专家与历史学家,可以对中国历史中的许多关键历史问题胡说八道,但具有悠久文化传统的人民,还是为中华民族传承下来历史的记忆。在南淮夷之地的淮河中游北淝河四方湖之畔,传承下一个地名为“古城”的民族记忆。这个四方湖畔的“古城”,正是西周王朝的东都成周城。周厉王征伐“东国南国”的成周城。

三千多年前,西周的王公贵族从宗周至成周四方湖古城,具体的行程如何?我们现在交通发达的今天已无从得知,但一百多年前甲子年清末的慈禧从北京西逃陕西西安避难,为我们还原三千年前的历史,提供了很可靠的历史参照。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攻打北京,慈禧惊慌失措,携光绪弃城而去,经山西逃往西安。慈禧从京师出逃至西安的大致路线为:京师直隶——河北宣化(张家口)——山西大同——太原——平阳(临汾)——陕西潼关——西安。即先出居庸关,翻越太行山,沿山西的一串盆地(大同盆地、忻定盆地、太原盆地、临汾盆地、运城盆地)南下,而后渡过黄河沿着渭水河谷西进至西安。从1900年8月15日离开北京,至10月26日到达西安,整个逃亡行程用时72天。中间经过几次短暂的休息与处理政务,慈禧一行的路途行程也在六十天左右。

根据慈禧西逃的路线,从北京至西安这个路途大约1100公里,有效行程在六十多天。其中慈禧最后从安邑县至西安府的行程,是我们重点研究的目标,用时12天。我们可以将其等同于西周时期从宗周周原至河南洛邑的距离与行程,也就是说,西周的王公贵族从宗周至洛邑的行程只需12天就足够了,最多也不会超过15天的行程。那么,西周时期从宗周至成周六十天、五十七天和四十六天行程,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历史答案只有一个,历史真相也只有一个,那就是今天的考古学家与历史学家伪造了“成周洛邑说”,而不是西周的王公贵族制作青铜器时搞错了历史!在这一历史问题上,西周的王公贵族没有造假的必要,只有今天的考古专家与历史专家造假的巨大利益回报。中国考古界与历史界,在这一重要历史问题上的作假,负有不可推卸的历史责任,甚至是对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犯罪。

慈禧西逃时,行程从北京距离西安1100公里左右;西周时,宗周周原距离成周四方湖古城直线距离也在1100公里左右。按今天的高速公路路程,从北京至西安在1100公里左右,从宗周宝鸡周原遗址至成周四方湖古城遗址距离也在1100公里左右。因此,按照慈禧西逃的大队人马行进速度,等同于西周王公贵族大队人马的行进速度,西周的六十日行进历程怎么算都在1100公里左右。中国考古专家与历史专家的所谓“成周洛邑说”,怎么看都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历史骗局。

让历史照进现实,让历史还原本真,让伪造历史无处藏身!传承不断的中国历史,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必将以其无限的光辉,照亮华夏民族前进的方向,为中华民族带来文明的曙光。成周四方湖古城的“最早中国”,必将冲破历史的迷雾,揭示出中华文明的历史进程,呈现出夏文化的光辉!

上一章 诸葛瞻七万雄兵,为何会败于邓艾两千残兵? 说史鉴今最新章节 下一章 莫妄动,老天自有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