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良收到双方提供的答案后,露出一个意味深长的笑,颇有一种故弄玄虚的感觉。
“真凶是...
“吉野拓真!”
真相揭晓,小岛一时间有些难以置信地呆愣了一下,随后略有些激动地朝着宫崎金看了一眼。
宫崎金也和她对视,察觉到了她的开心,也给予她一个笑容。
加藤将这一切都看在眼里,心底的不甘的嫉妒几乎要将他淹没。加藤他们并没有推理出真凶,但很显然,宫崎金他们组是推理出了真凶的。
不过,小岛学姐的推理能力,加藤一直都是很认可的,输给她也没什么好不甘的,只是他对这次的分组越发的不爽起来。若不是因为有小岛学姐带队,那个宫崎金凭什么能赢。
隔着几米,宫崎金远远地就能感受到对面传来的恶意,这股恶意让他有些难以下咽,他甚至有一种想要呕吐的感觉。他第一次觉得,某个人令他感到恶心。
在感到新奇的同时,他对这份感觉产生了一股深深地厌恶,对于令他产生这种感觉的加藤也完全失去了好感。
宫崎金祈祷,打心底里祈祷着,这个蠢货不要来刺激他的神经,否则,他不保证他可以一直忍着不对他起杀心。
忽的,世良的声音打断了宫崎金的思绪。
“我宣布,本次比赛,小岛学姐和宫崎同学的小组获胜!”
语毕,风间率先鼓起掌来,随后小岛后知后觉地也给自己鼓起掌来,宫崎金见状也跟着鼓了鼓掌。
“恭喜你们啊,不愧是小岛。”
风间和加藤一样,理所应当地以为小组的获胜主要是小岛洋子的功劳,然而小岛洋子却不想白白承受这份赞誉。
“你们误会了,这次的推理,主要是宫崎同学的功劳,他甚至指出了一些我在推理过程中的不足点。
“他真的很聪明。”
加藤闻言多少有些绷不住了,他是知道小岛的性格的。她能力有多强,内心就有多高傲,她从未对后辈用过敬语,却对宫崎金使用了,更是毫不避讳地认可了宫崎金的能力。
“小岛学姐,怎么说也有点夸得过分了吧,他才入社多久?真的有那么强的能力吗?”
“你什么意思?”
面对加藤赤裸裸地敌意,宫崎金并没有退缩。
“你觉得我是什么意思?”
然而加藤却丝毫不顾及大家的感受,想要把矛盾更进一步深化。去他的顾及别人的感受,他早就看这个小子不爽了。
世良见状,赶忙拉住两个人。
“好了好了,只是一个比赛而已,大家加入社团也不是为了这点事情吧,重要的是真相。”
“是啊,大家还是关注一下答案吧,我好不容易找了半天才找到的案件。”
加藤闻言,只好暂时收起脾气。
“我知道了。”
宫崎金对此没有多说什么,他本身无论是对于真相,还是加藤,又或者是对这个社团的人际关系,统统都没有兴趣。他不过是希望能够找一个安静的社团环境,感受一下学校社团的生活,仅此而已。
倘若加藤执意要找他的麻烦,他不介意奉陪到底。
小岛洋子注意到了宫崎金的情绪,她不由得对他产生了许多愧疚感。如果不是她在加藤面前展现出对他的好感,也许他也不会这样被针对。
“好了,现在请各小组阐述自己的观点和推理过程,风间小组先来。”
“好的。
“我们讨论的结论是,凶手是外部犯,即登山队伍以外的人杀害了死者。
“让我们产生这样的想法的原因是,死者的死亡时间。根据吉野在20:50以后给死者打电话的这个行为,登山队的所有人都有不在场证明。
“由于加藤之前有了解过这起案件的一些其他细节,当晚在这片区域野营的似乎还有一队人,并且警方还在附近发现了并不属于这两队任何人的脚印。因此我们大胆猜测,凶手可能是那个留下脚印的神秘人。”
听完风间的推理的小岛感到非常震惊,风间怎么可能做出如此漏洞百出的推理?思及此,她转头看向了加藤。
加藤似乎也注意到了小岛的视线,他不敢抬头与她对视。原本风间的推理是倾向于死者的丈夫堂本的,尽管这个也不是正确答案,但风间的推理逻辑清晰、有理有据,尽管不能解释最后的那个不在场证明是怎么来的,却也是拿得出手的。
然而加藤无论如何都不能认同风间的推理,推理结果根本不能解释吉野和死者打通的那个电话。因此他坚信是外部犯所为,最后不顾风间的反对提交了自己的答案。
他真的颜面尽失,如果风间能拦住他就好了。
“那接下来,小岛小组进行观点阐述和推理。”
“好的。
“我们的推理结果是,真凶即吉野拓真。我们首先梳理了推理思路。我们从死者死亡现状出发,推理出死亡时间、直接死因,再分析案发现场,还原作案场景、杀人手法,随后通过口供和死者的社会关系,确定嫌疑人及其不在场证明,最后把握实证,指认凶手。
“这个推理思路是宫崎同学提供的。”
小岛特意将宫崎金的功劳摆了出来,在显示公平公正的同时,也带着一点她自己的小私心。
“首先是死者的尸体,尸体经检测死者肺部并未吸入烟尘,直接死因为窒息死。说明尸体不是在着火后被烧死,很可能是被用其他方法窒息而死;死者体内检测到了安眠药的成分,说明有人特意将死者迷晕,此处吉野和堂本的嫌疑就变得大了起来。而死亡时间由于尸体烧毁严重因此无法进行精准判断。
“分析案发现场,尸体周边燃烧损毁严重,从燃烧灰烬中能检测到油脂燃烧后的痕迹,可以推测是类似蜡烛这样的物品被燃烧的结果。而蜡烛燃烧的痕迹为什么在死者的周围大面积的出现,我们推测凶手可能借用蜡烛,制作了一个延迟燃烧的装置。
“由此我们还原作案场景和手法,死者是被凶手提前灌了安眠药,随后用勒死或者其他办法致死,最后凶手在小木屋中设置了一个延迟起火装置,将现场和死者尸体付诸一炬。
“通过口供和死者的社会关系,我们可以得知,几乎登山队的所有人都有杀害死者的动机,尽管本次的线索没有大肆的披露出这个信息,但相关人员的口供中曾指出,吉野疑似和死者吵过一架,并且还有人目击到了吉野神色奇怪的现场。因此可以认定,其余三人都有杀害死者的嫌疑。
“随后我们试图还原各位的不在场证明。起初我和风间他们小组一样,认为死者应该是20:50左右去世的。但宫崎同学对此提出了质疑,他认为凶手从点火到火势蔓延,需要一定的时间,死者发出尖叫后,马上就能在十分钟车程处的营地便看到火光显得很不合理,这更像是一种逃脱警察追捕的伪装。
“假设之前我们的推理是正确的,而这个电话又是制造不在场证明的伪装,那么给死者打电话的吉野就有重大嫌疑。
“在这个基础上,我们又推理了凶手制造不在场证明的手法。警方曾在距离小屋有一段距离的地方找到了死者的手机卡。
“那么你们觉得,手机卡会有什么用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