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瑜自传
小时候,很多小孩聚在一起玩过家家,赵瑜最钟爱的角色就是老师。
小小的赵瑜穿着粉粉的可可爱爱的裙子,用捡来的粉笔头在墙上画着看不懂的符号,一起的小朋友就在下面乖巧地坐在一块,听着她胡诌。
看着朋友们一脸艳羡地看着她,说她真厉害,懂得真多,赵瑜就觉得很开心,她很享受这种感觉。
从很早以前,种子就已经种下。
赵瑜比其他的小朋友更早对书籍感兴趣,那里面有很多她不知道想知道的事情,似乎一切都可以在其中找到答案。
她想懂得更多,去和更多的朋友去分享她所发现的一切。
随着年龄见长,内心的种子已经萌芽。
她想要成为教书育人的老师,在赵瑜的眼里,老师是高尚的,是无私奉献的。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虽然高中老师曾说她们的工资其实蛮低的,远远比不上那些创业,做科技的,可能是家里条件还不错,赵瑜从没担心过这些,也没觉得有什么关系,她的梦想从未动摇。
年轻的赵瑜有足够的底气去追求自己的理想。
高考,选专业,这些也不过是顺理成章。
赵母和赵父都参加过上山下乡,她们都对这片红色土地充满了热情,爱这里爱的深沉。
这种热情深深影响了赵瑜,少先队员,团员,赵瑜一个都没落。
并且她坚信,自己会成为一名光荣的党员。
没有人不曾幻想过发明什么东西,又或者有超能力,又或者穿越来为这个曾经多灾多难的国家出一份力,也许,曾经的伤痛也可以抹去,也许,未来可以改写,变得更加辉煌。
学校赵瑜选的是西安,这座历史悠久的千年古都,这里浓厚的历史气息深深吸引着她。
步入大学生活的赵瑜没有了曾经的异想天开,她只想努力学习,完成学业,进入自己从小就想要进入的职业生涯。
也许大概率还是会选择回家乡,进入一所中学,过完自己普通又不普通的一生。
为了这个目标,赵瑜从不敢松懈,并对此甘之如霖。
努力终会有回报,在大二那一年,赵瑜得到了一个很难得的实践机会。
那个暑假,赵瑜接到了一位学长递过来的橄榄枝,一起去乡镇小学支教。
在这里,她认识了很多新朋友,他们意气风发,志同道合。
由专业老师带队,赵瑜跟着学长学姐们来到了这个改变她的小山村。
零几年那个时候有很多村庄都没通电,也没有很多公路,大多是那种黄土路,一开过去,黄土四扬。
刚下车,映入眼帘的就是破旧的大门,简陋的两三栋二层小楼,已经锈迹斑斑的室外楼梯,教室里头被墨水涂黑的黑板,缺胳膊少腿的桌椅板凳。就构成了这所学校。
赵瑜他们一行六个人,四男两女,分别借住在村长家和学校进门旁边的教室公寓里。
教室公寓的一楼是各种商铺,二楼才是住房。
她和一个女生一块住在一间堪堪几平米只有一张大床,一个衣柜,书桌的房间里。
上厕所只能去不远处的一个大平房,还是旱厕,接水只能去教学楼对面那个水龙头,用水桶接好在提回来。
来不及写了,插了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