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德帝:“那什么性格适合当皇帝啊?”
萧凌尘:“比如圣上您这样的性格,心思重性格稳,考虑得也周全,我父帅太潇洒啦,做个将军还行,当皇帝嘛太累,所以他当年放弃了,我也一样,皇帝是这个天下最有权势的人,但同时也是最有枷锁的人。”
明德帝:“当年我们兄弟二人,一个为君,一个为帅,本以为北离的国运掌握在我们手中可以昌隆至盛,没有想到反被他人利用了,你父帅的事孤这些年一直都很自责。”
萧凌尘:“那件事我如今已经了解得差不多了,当年我父帅军功累累天下归心,军中有很多人包括大将军叶啸鹰在内都想推动他来当皇帝,尤其是那次从南诀大胜归来之后,十里长街铺满鲜花,万千百姓夹道欢迎,军中已经有很多人在蠢蠢欲动,于是便有奸臣找出了当年的那封卷轴想拿此来做文章,据说已经和军中许多将领都在密谈,只等一个时机便让我的父帅黄袍加身,最后我父帅宁愿赴死,选择自污于身以定朝纲,但是为什么圣上您自始至终都保持沉默呢?”
萧凌尘:“你们可以找出那些作乱的臣子一个一个都杀了,你可以和我父帅一起坚定地告诉天下,没错卷轴上的名字是萧若风,可那又怎么样,皇帝依然是萧若瑾,琅琊王依然是萧若风,这是你们二人做出的选择,没有人可以改变,龙封卷轴不可以,天下人也不可以!可是为什么您却做不到呢?”
萧凌尘:“因为那么做有风险,那样做会让您的皇位不稳,它会严重影响到天启城的安定,那些在夺嫡之战中败落下来的王爷们随时会兵指天启,朝中反对您的大臣们也会伺机而动,圣上,凌尘说得对吗?”
明德帝:“没错,你说得都对,所以孤这些年一直都很愧疚。”
萧凌尘:“凌尘想说的便是这些,而凌尘想听的也不是一些类似后悔的话,圣上要是没有别的想说的,凌尘便先走了。”】
空间中的人们视线随着幕布中的画面流转,不约而同地聚集在萧若瑾身上,想知道他面对萧凌尘那般尖锐的指责,当着众人之面被如此质问,是否会怒火中烧,是否会与萧若风反目成仇。毕竟,萧凌尘的话语就像一把锋利的剑,每一字都似要刺入人心深处。
然而,人们眼中的期待最终化为失望,萧若瑾没有如他们预期般动怒,他的眼神平静得如同古井深潭,不见波澜。
对于幕布中萧凌尘那充满质疑与愤懑的话语,萧若瑾心中涌起的唯有深深的愧疚。
这愧疚并非因萧凌尘的言语而生,而是自内心深处油然而生的情感,在唐霜的开解之后,他更加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位置与责任。
作为哥哥,他确实未能站在弟弟身旁给予支持,但作为一国之君,他背负的是天下苍生的重担,从这个角度来看,他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大局着想,并无过错。
而在空间之外,透过那无形的幕布观望的百姓们,此刻陷入了各自的心思之中。
一部分人觉得萧凌尘所言所行确有其理,认为萧若瑾为了一己之私,为了那高高在上的皇位,杀害了自己的亲弟弟,这让他们心中满是愤懑与不解。
然而,那些尚且有些理智、愿意动脑思考的人明白,这件事并非如此简单,它像是一道无解的命题,真正有错的或许是那些挑起叛乱之人,是他们打破了平静。
朝堂之上,平日里忙碌的大臣们此时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境况,太安帝与皇子们一直未能在此刻现身,而且他们发现北离好像陷入了一个怪圈之中,不能出去不能进来,时间好似也停止了一般,这一度让大臣们心中惶恐不安。
好在国师及时出现,告知众人他们并无大碍,只是需要一些时间等待,这一席话如同定海神针,使大臣们悬着的心终于落了地,于是他们各司其职,安心地去稳定北离,不让局势恶化。
———————————————————————
作者宝子的金币加更(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