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近年关的时候,下江南近四个月的张茂则坐船沿水路回宫了。
他在查玉佩的来源耽搁了些时间,故而花费了那么久。
他万没料到,那枚悄然现身市面的郭后玉佩,竟是小贼窃得之物。更棘手的是,这小贼行事格外谨慎且老练,得手后并未急于将玉佩与主家其余被盗物品一同销赃,而是特意辗转至邻县的一家地下当铺,借黑市之手层层“洗白”,才令其流入市场。也正因这一番周折,张茂则等人追查起来困难重重,线索如断线珍珠般散落难寻。
不过好在张茂则胆大心细,办事灵通,通过中间人赵了黑市的老大,官府的皮子让他们有所畏惧,最后破了行规主动交代了小毛贼的下落。
接下来就好办了。抓住了这几个小毛贼,都不需要上刑具,他们就吐了一干二净。
张茂则很快就知道了郭后玉佩的来源。
扬州—何家。
开书社的商户人家。家中有一符合郭后之子年龄的儿子—何晏安。年纪轻轻就是州试第一,庄大儒的嫡传弟子。
张茂则带来的人手中有一个画人像的丹青高手,在小毛贼的描述中,何家的一家三口被详细的描画出来,随后让伺候过郭后的老宫人上前确认,确定其中的何家主母就是郭后的贴身婢女—雪竹。
至此,张茂则心中已对皇长子的下落有了七八分的认定。何晏安,自幼受大儒悉心教导,年纪轻轻便已在州试中拔得头筹,是扬州小有名气的青年才俊,容貌俊美。她的出色,不仅令张茂则暗自庆幸,更让他为官家感到由衷的欣慰——如此人物,若真是皇长子,或将是天意最好的安排。
近年年关,张茂则想在新年的时候把这则好消息告诉官家,故而走水路缩短回京路程,终于在腊月那天赶回了京城。
赵桢一听到张茂则回来了,连等候着召见的韩琦,欧阳修等重臣也不见了,连忙请张茂则过来回话。
等待的总是那么漫长,赵桢在紫宸殿店里来回渡步,坐立难安。直到张茂则噙着一抹喜意走进殿内,他就知道这次茂则办差必有好消息。
“官家,奴婢不负所托,已有皇长子的消息。”
赵桢激动的握住张茂则的肩膀摇晃,“在哪?他……还好吗?”
他流露民间能不能穿暖衣服?能不能吃饱饭?
只要想到民生的艰苦,赵桢的心就如焚烧一般,只恨之前的自己不够勤奋爱民。
张茂则娓娓道来寻找的过程,每个过程都经得起严密的推敲,最后他的语气一顿,引出查到的最终结果,“何家主母乃是郭后的贴生侍女—雪竹,而何家的独子疑似皇长子,只是没有确凿的证据,无法证实是否皇家血脉。”字字敲击赵桢的心绪。
紧接着张茂则命人把何晏安的画像摊开展示在赵桢面前。
刹那间栩栩如生的人像映入赵桢眼里。
赵桢微微睁大了眼睛,这不是……蹴鞠那个年轻人吗?
如此优秀,如此好的孩儿竟然是他的孩子!
现在想来,那双眼睛,分明就是郭后的双眸,每次和她吵架,她就用那双会说话的眼睛看着他,但就是不低头。
“朕有办法确认他是否皇家血脉。”
凡是他们赵家的子女,耳后必然有颗红痣,只有扒开耳朵才能瞧的清楚,这是他们赵家独一无二的标志。
话虽这么说,但在心底他已经承认何晏安已经是他流落在外的长子了。只是想让朝廷大臣承认,必然要拿出十足的证据才行。
“要让奴婢去请何公子进宫吗?”
张茂则问道。
“不,这事要私底下进行,朕还不能暴露他的存在。”赵桢另有打算。
只要确定了他的皇长子还在,那他就可以替他扫除前路的障碍了。
次日,雍王(四王爷)世子进宫给皇后请按时恰巧遇到官家也在,官家兴致勃勃的考察几句,世子年纪小小却答得非常让官家满意。
官家有云,“此子类我。”
顿时朝堂风起云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