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晏安一路快马加鞭回宫,她的銮驾还停留在兰州,太子属官等也留在兰州,已做出太子还在兰州的假象,毕竟,毕竟干掉官家唯一的儿子对宗室利益很大,若是成功,皇位则可移脉,故而何晏安不得不小心为上。
可绕是如此,一路上也极不太平,刺杀不断。
好在马文才就给她的都是以一挡百的勇士,遇神杀神,遇佛杀佛,护送她有惊无险的抵达京城。
抵达京城,这是她的大本营,姻亲旧故如盛家,海家,英国宫家,郑家,郭家还有坚定的保皇党韩琦,欧阳修,包拯等重臣都是她背后的力量,她无须再担心安全,轻轻松了一口气。
她没回东宫,而是一路直奔紫宸殿,赵桢所在的地方。
明兰早就派人日日等在那里,一见到太子,立马跟到太子身后一边走一边说最近宫中发生的发生,以防太子不知情而出差错。
赵桢对自己的身体早有预感,只是没料一场风寒就将他本不健康的身体带到不可挽回的地步,再加上徽柔的事情,他更加心力交瘁。
“太子殿下到。”
太监宣唱道。
赵桢的眼眸立马亮了许多。
看到儿子风尘仆仆的样子,就知道她必然马不停蹄的回来,一路吃了不少苦,他颇为心疼的说道,“何必那么赶,累坏了怎么办?”
听到赵桢如此说道,她心道,不枉费她不先回东宫洗漱,而是这么灰头土脸的来了,这样才能让官家看到自己对他的孝顺和紧张。
“我不要紧,只是爹爹如何?太医怎么说?”
何晏安紧张的看向张茂则,张茂则叹了一口气。
赵桢更多的是心病。
当初他为了补偿李家硬把徽柔嫁给李炜,原以为李家位卑能好好伺候徽柔,没想到李家不识好歹竟然把徽柔欺负到夜扣宫门这种地步,赵桢可不又生气又自责。他心情不好,养不好病,生生把小病拖成了大病,加上朝堂上的顽固派硬要问责徽柔夜扣宫门的罪责,赵桢还要跟大臣斗智斗勇,能养好病才怪。
张茂则只对太子说了赵桢的病情,其他赵桢摇摇头。
只是这事明兰已经派人跟她说过了。
“爹爹,徽柔的事儿子已经知晓,这事让我来办可好?”
赵桢对儿子的主动请缨很欣慰,但是朝堂上的人不好相与,赵桢一方面想让儿子接手,一方面又怕儿子抵挡不住这些文臣的牙尖嘴利。不过最终考虑到太子终究要继承大统,还是放手让他一试。
要她说,这宫里教养公主教的实在太过窝囊。可能是因为唐代的公主太彪悍,所以宋朝的大臣处处限制公主权限。徽柔这事,问题不在于她对婆婆不敬,而在于她大晚上的硬要闯皇宫,这才给了文官发挥的空间。
所以要把这事分成两部分来看。
徽柔对婆婆不敬?错,那是李家人对公主不敬,下毒残害公主,故而公主惩罚李家人。所以徽柔没错,是李家有罪,着大理寺收押李家调查。
至于徽柔夜扣宫门的事。既然文官要罚就罚呗。
罚徽柔降一级公主级别,减少食邑800户,罚俸禄三年,再在公主府里闭门思过三年。
这样的惩罚,对徽柔没有丝毫影响,反正有她在,以后找个借口重新加回去呗。
“闭门思过三年会不会太久了。”赵桢心疼女儿道。
何晏安在心里不屑,现在心疼有什么用,当初硬要徽柔嫁过去的时候他怎么心疼徽柔的意见。
“让徽柔抄写佛经为您祈福,到时您借口徽柔孝心有加,开恩让她进宫来看您和苗贤妃,如何?”
苗贤妃闻言感激一笑,“多谢太子殿下处处为徽柔着想。”
赵桢也很满意这样的处理方式。
至于朝臣满不满意,没关系,她不是询问他们,而是在代理官家上朝后直接宣布了这两道旨意。
司马光第一个站出来反对,认为惩罚太轻,还要求处死徽柔身边伺候的怀吉,认为是身边人没引导好公主致使公主犯错。
司马光啊,他不跳出来何晏安差点忘了他了,未来旧党的魁首。
历史上把大宋打下的西夏全部还给西夏的神人。
还把王安石变法统统砸光的人。
他并不是全不可取,但何晏安更喜欢锐意进取的人。
何晏安不跟他争论,下旨就定论了。想要逃离一个话题最快的方式就是抛出另一个更大的话题。
何晏安在朝堂上提议将算学加入科举考试中。
这下子谁还关注公主叩宫门的事,个个都开始撸袖子在朝堂上喷洒毒液企图骂回这个提议,场面一度混乱。
而何晏安要的就是这个结果。试探朝臣的底线,转移朝臣的注意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