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历史长河中的一颗璀璨明珠,横亘于汉室余晖与西晋新辉之间。这段峥嵘岁月,见证了曹魏的雄心壮志、蜀汉的仁德之旗以及东吴的江左风华,三个雄踞一方的政权在乱世中竞相绽放,演绎了一幕幕波澜壮阔的历史篇章。烽火连天,英雄辈出,他们的智谋与勇武,如同斑驳石碑上镌刻的传奇,至今仍令世人神往。
作者魏(220~266)
曹操
曹操,生于公元155年,逝世于220年正月庚子日,字孟德,幼名吉利,小名阿瞒,是咱们汉族的一员。他在中国古代赫赫有名,身兼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和书法家多重身份,在群雄逐鹿的三国时期,一手创立了曹魏政权。早年间,曹操曾任东汉的大将军和丞相;后来更是被封为魏王。在其儿子曹丕登基称帝之后,曹操被追封为武皇帝,并在宗庙里享有了太祖这一庙号。
曹操20岁时,举孝廉为郎,授洛阳北部尉。后任骑都尉,参与镇压黄巾军。迁济南相,奏免贪吏,禁断淫祀。征为东郡太守,不就,称疾归家。及董卓擅政,乃散家财起兵,与袁绍等共讨董卓。192年,据兖州,分化诱降黄巾军三十余万,选其精锐编为青州军,自此兵力大振,先后击败袁术、陶谦、吕布等部。196年,迎汉献帝至许(今河南许昌东),自为司空,行车骑将军事,总揽朝政。200年,在官渡之战中大败袁绍主力,又先后削平袁尚、袁谭等势力。207年,击破乌桓,统一北方。208年,进位丞相;同年进攻荆州,与孙权、刘备联军展开赤壁之战,败归。213年,封魏公。215年,征张鲁,取汉中。次年进爵为魏王。220年,病死于洛阳,享年六十六岁。
曹操一生戎马倥偬,他以汉朝大将军和丞相的身份,东征西讨,平定了四方割据势力,为咱们中国北方实现大一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同时,他在北方大力推行屯田制度,这对当时农业生产恢复与振兴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而在文学上,曹操的诗歌创作充满革新意识,他的作品犹如一股清流,不仅开创了建安文学的新风尚,更是将其推向了一个空前繁荣的高度。他的诗词留给后世丰富的精神宝藏,被赞誉为展现“建安风骨”的典范。鲁迅先生更是高度评价曹操,称他为“改造文章的祖师”,足见其在中国文学史上举足轻重的地位。
魏文帝曹丕,在公元187年出生,于226年离世,享年40岁。在庚子年,也就是220年的十月,他登基称帝,开启了以“黄初”为年号的统治时期,总共在位七年。曹丕是曹操的亲儿子,当年他废黜了汉献帝,自立为王,建立了魏国。他在位期间,继承并延续了其父曹操恢复与大力发展国家生产的战略,并且确立了一套重要的官员选拔制度——“九品中正制”。
嘉平五年(254年),司马师废齐王曹芳后,曹髦作为曹丕在世的庶长孙被立为新君。他对司马氏兄弟的专横跋扈十分不满,于甘露五年(260年)召见王经等人,对他们说“司马昭之心,路人所知也”,并亲自讨伐司马昭。事泄,曹髦被贾充指使成济弑杀,年仅19岁,死后被废为庶人
作者蜀(221—263)
刘备,这位生于公元161年、辞世于公元223年6月10日的传奇人物,字玄德,老家在东汉末年的幽州涿郡涿县。他可是西汉中山靖王刘胜一脉的后裔,更是三国鼎立时期蜀汉王朝的创立者,执政期间采用“章武”作为年号。其长眠之地——惠陵,静静地坐落在今日四川省成都市境内。历史给他追封的尊号为“汉昭烈帝”,而在众多史学家笔下,他更常被亲切地称为“先主”。刘备离世后,皇位由他的儿子刘禅接续。
刘备幼贫,与母织席贩履为业。东汉末年起兵,参与镇压黄巾起义和军阀争雄战争。先后投靠公孙瓒、陶谦、曹操、袁绍、刘表。后采用诸葛亮连孙拒曹的主张,于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年联合孙权大败曹操于赤壁,乘势占领荆州南部,力量逐渐壮大,奠定了三分天下的基础。建安十九年(公元214年)夺取益州,并于公元219年汉中之战胜利后进位汉中王,建立了横跨荆益两州的政权。公元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史称蜀或蜀汉,年号章武。次年,率军进攻孙权,在夷陵之战中大败。章武三年(公元223年)病逝于白帝城,终年63岁,谥昭烈皇帝。
刘备攻下益州后,挥师进入蜀地,随后在建立了蜀汉政权后,他册立了儿子刘禅作为太子。时光流转至公元223年,刘禅接过了皇位的权柄,开启了建兴的新纪元,并尊诸葛亮为丞相,尊称其为“相父”。然而,在执政后期,他对宦官黄皓过分宠信,这一偏爱之举犹如蛀虫侵蚀,使得蜀汉国力悄然衰颓。又一个三十六载过去,即263年,魏国大将邓艾率军沿着险峻的阴平小道奇袭,势如破竹般攻克绵竹,令诸葛瞻父子血染沙场。面对如此局势,刘禅无奈选择向魏军投降,蜀汉至此宣告覆灭。尽管江山易主,刘禅仍被魏国封为安乐公,保有爵位。他在洛阳度过了余生,直至271年安然离世,享年64岁,死后被赐予“思公”的谥号。待到西晋末年,天下再度动荡,刘渊揭竿而起,于乱世中建立起新的政权,并对已故的刘禅追加尊谥,称其为“孝怀皇帝”,以此彰显对其先辈的敬仰与追思。
刘谌为国家灭亡感到十分痛苦、悲愤,于是刘谌来到祭祀刘备的昭烈庙中痛哭,随后先将妻、子杀死,然后自杀
作者吴(229 -280 ),
孙权,这位生于公元182年、辞世于公元252年5月21日的历史人物,字仲谋,籍贯吴郡富春,也就是今天的浙江省杭州市富阳区。他乃孙坚之子、孙策之弟,更是赫赫有名的三国时期东吴帝国的缔造者,自公元229年起执掌政权直至离世。晚年孙权因病去世,被追赠谥号“大皇帝”,庙号称“太祖”,最后安息于蒋陵。
200年,长兄孙策遇刺身亡,孙权继之掌事。208年,他与刘备建立孙刘联盟,并于赤壁之战中击败曹操,奠定三国鼎立的基础。后刘备求都督荆州,孙权乃许借之。建安二十四年,孙权遣吕蒙袭取荆州,杀关羽,与刘备交恶。曹魏黄初二年(221年),孙权遣使称臣于魏,拜为大将军,封吴王,加九锡。黄初三年(222年)孙权以陆逊为大都督,大败刘备于猇亭。229年,孙权在武昌正式称帝,国号吴,不久后迁都建业,立孙登为皇太子。孙权称帝后,设置农官,实行屯田,设置郡县,并继续剿抚山越。赤乌四年(241年),太子孙登卒,次年孙权立三子孙和为太子,又封四子孙霸为鲁王,兄弟不睦,臣下各分部党。赤乌十三年(250年),孙权幽禁孙和,并杀孙霸,改立孙亮为太子,但内部纷争并未平息。太元元年(251年),孙权召大将军诸葛恪辅佐孙亮,次年孙权去世。
——————————————————
作者上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