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期的人生
少年小时候家在森林,直到6岁。
森林里面的小村庄,少年被称为是“孩子王”,在森杯里,压力很小,没有什么值得去伤心的,少年的世界很小,小到只有一个森林。
或许是因为森林比较闭塞的原因吧,这里 讲并没有太多的商店与广场,几家便利店,几支bb弹枪,构成了少年为数不多的童年。
6岁,分隔的一年。
少年和父母来到了大城市,没有森林的宁静,没有森林的自然,人们在一堵又一堵墙壁之间生活着,隔着一栋楼,几面墙,恍若隔世。
少年没有机会去关心那么多了,所谓“城市教育”,怕是也不过如此吧,少年没有多高的天赋,父母每天在城市中打工,赚着极高但极累而换来的钱,父母被同事称为“野人”,孩子被同学称为“土狗”。在森林中炫耀的资本,到了城市来却有些可笑…
9岁,初醒的一年。
少年也开始逐渐理解这个世界了,受于同学们的嘲笑和同龄学生之间的冒夷,少年也开始逐渐思考这个世界,较多的嘲笑和差不多的排挤造就了少年沉默寡言的性格。
也有足以让少年有些欣慰的事情,少年结识了一个与他有相同经历的朋友,朋友与朋友之间比其它时候更外向一些,少年比以前更开朗了一点。
11岁,感悟的一年
少年的性格相比以前已经有了长足的进步,老师不再是以前那个嘲笑他的老师了,老师对他泛起了更多的同情,校园也进行了一番扩建,他很喜欢在扩建后的花园里散步,有大树的芳香,有泥土的气息,少年更加放开了心胸。
少年开始享受起了学习,小学很好,没有补习,没有太多的嘲笑,同学们也开始长大了、醒事了,渐渐也不再嘲笑他是土狗了。
13岁……
少年的心理急转直下
初中的课程逐渐使他力不从心,新环境、新老师、新同学,饭后没有了时间,脸上没有了笑脸,时间被笔的墨水分割开来,没有现在,只有将来。
他很不理解,为什么到小学没有的补习班,现在却全都有了,明明一百多块钱一堂课的天价补习班,却都着在要,父母的一脸上爬上了皱纹,少年的手上握出了厚茧,可望着那满分150分却只有120分的数学卷子,少年却觉得好像有一点不值得。
14岁
少年因压力过大,住了院。
在医院里,他的父母前来看望他,开口第一句话不是问病好点没有”,反而是“我请了老师过来,你不要急,这段时间不能落下功课”
一个月后,少年出院了。
得益于每天早上7:00跑到医院来的老师,少年并没有落下功课,他想起班上的同学的内卷现状,恨不得一共卷十个小时,不吃饭不睡觉。
数学打120列200名之外,打130列150名之外,很难想象一个学校年级1000人,120~130只有50人,130名以上竟有150个人,成绩好的像火箭一样窜的比谁都快。
18岁、高三
青年人生中最难忘的一年,但竟除了几个印象外什么都没有了
他拿着录取通知书走到家门口,看着父母有些开心的表情,他有些如释重负…
是吧?
25岁 工作
读了研,在一线城市里,他却有些平庸
他有了一段不算太满意了婚烟
他们有了孩子.
他早已忘了森林,忘了很多,除了自己和灵魂。
少年的世界很大,大到有共性、大到是很多人一致的结局。
电影里失去的总有解释,可人生不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