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答滴答。”
老式挂钟唱着属于自己的歌谣。
“11时59分59秒”
“咚。”
大钟锤敲响了。
余韵悠长……
挂钟停止歌唱。
喜鹊立在枝头上,它的窝边,孩子们等待着哺育。
雨濛濛,芍药花开湿嫩红。我今灌沐诸如来,人间天上起清风。
竹叶轻轻飘落在空中,柳絮随风。
屋顶的鱼嘴轻流水,亭上的灯盏微见光。
春之韵仍在,万物处于无。
并非静,有言曰:“世间本无静,以动衬静尔。”
一切归于无,度皆不变,亮度、湿度、透明度……
一个维度的时间停止了流动!
在另一条平行线上,重叠着一个背影。
右手挽着发圈,转着手机,后面的头发用发簪挽起来,左肩单独背着个彩色双肩包。牛仔裤,彩色防晒衣,却是这般神奇。
背影在这条线上渐走渐远……
当一切都归于虚无,美好永远不会过时,苦难也会永续。
藏在时间里面的阴阳之道,何人知晓。
你没有看见不一定没有发生,你看见了就发生了吗?
很多时候,我们被阶段束缚,想要冲破什么,可是到头走到无尽,才知道桎梏在人心。
有着至上能力的人,常常会被赋予崇高的责任,正所谓能者多劳?
时间不等人,时可待年年。
一切都是布局,那么布局者在不在一个更大的局中呢,不得而知。
“滴答滴答。”
晴阳涧的水珠从竹叶上滴落,落到晴溪中。
车水马龙的街边屋檐,也滴下一粒水珠。
那汴京城的糖水铺桌边。
那广州城的衙门口。
小小水珠贯穿着世上所有能触摸到的地方。
人们习惯场景记忆,总是在做一些事时突觉似曾相识,甚至能做出预判。
对空间感受的绝对把握,塑造了不同的人和事。
一个风度翩翩的身影从哈尔滨的中央大街走向沈阳的故宫,从南京的明孝陵行至西安的兵马俑。
一个洒脱自然的身影从洛阳的龙门石窟走向苏州的拙政园,从杭州的西湖行至黄山的迎客松。
一个悠闲自在的身影从南昌的滕王阁迈向武夷山的九曲溪,从长沙的岳麓书院行至广州的中山纪念堂。
他戴着黑色鸭舌帽,耳朵里塞着白色耳机,嘴里叼着一根棒棒糖,脚踩人字拖,走路啪嗒啪嗒的。
初看千里外,再瞧在眼前。
走到街边,商铺月饼琳琅满目,他知道,这是到了八月十五中秋节了。
时间消磨我们的生命,我们总是渴望多一些,再多一些。
时间又给予我们经历的价值,我们又希望慢一点,再慢一点。
可它就是刚刚好在那里,不多不少,不紧不慢,却足以让每个人珍视。
一个人无论在什么时间层,都不会消除小时候被长辈载去集市的回忆,都不会忘记奶奶的睡前的故事低语。
爱在时间中沉淀,月在十五里团圆。
有人说我的天地小,要去外面见见大世界。
其实到了哪都会发现,或许繁华,或许是有这你之前无法想象的扩展空间,但你心里还是向往那一方小天地。
你蹒跚学步之前,你在哺乳的时候就坐落在那片土地空间,单纯用客观的先进落后来评判空间层次,或许并非是什么优良标准。
我们自始至终都在解决一个本心的问题,这样你步子走到天涯海角,也忘不了自己的根在哪处,魂在何方。
空间总难遍,何不留有余。
带着对时空的深情,年年有余乘着小汽车从城里回到了乡村小院。
晴阳当空,斜阳微照,落日归山。
梦悠悠,过中秋,时间走,空间随。
二人在车上的一些交谈……
李有余听说晴月那边找到人了。
李年年嗯。托了关家,叫了他们适当放放水,别又搞得我几百年都找不到。
有余抓了抓头发。
李有余别搞些添乱的就行嘿嘿。
年年瞪了有余一眼。
李年年哼,不信我眼光?
李有余没没没,你眼光最好啦。
有余摸了摸上次被年年捏疼的手臂。
李年年那倒是,你姐我啥时候失误过!
有余拿起一本刑法学看了起来。
李年年诶诶诶,又装知识分子啊?
年年把手在有余眼前晃了晃。
有余狂也似地摆了摆头。
李有余大小姐,这叫学习……好了说说你下一步打算怎么搞?
李年年我下一步回到家,要先吃月饼,然后拿大疆拍几张圆月亮的照片,然后晚饭要吃炒山猪肉,夜宵吃烤肠,明天吃……
有余略微鄙夷但控制到没被发现地看了年年一眼。
李有余我是说关家那边怎么交接,大小姐回去吃吃吃睡睡睡,成猪了都。
有余还是没控制住,年年直接给他一个锁喉。
此时车上的司机内心:别搞我,别搞我,老天爷,安分点吧这俩魔童。
李有余诶诶,喘不过气了,我错了我错了,我来交接好吧,都我来做,你一直休息就好了。啊,好痛啊。
年年直接鄙夷地看了有余一眼,没有控制,直勾勾地盯着他,家庭弟位不言自明。
李年年我有我的计划,还得从长计议,额,好饿啊。
年年从行李袋里拿了一只包装鸡腿,扯开就啃了起来。
有余无语,其实也不敢语。
车就这样一路开到乡下,四个多小时对司机其实不长,可是这姐弟俩路途中充满了小打小闹,全然不顾司机的感受,所以司机就度时如年了。
不打不相识,说的就是年年有余这对。
到了家,家里人团团圆圆,幸福美满不言,还领着年年有余要去放孔明灯。
果然,管他们在城里是什么工作,家人团聚后仍然是孩子模样。
站在亭台下,亭台下就是天地。点上孔明灯,灯亮就是回忆。
村子里面的黄狗又开始吠,城里喧嚣换了个空间却成了独特的印记。
一家灯火照一家,万家灯火映天下。
百盏孔明灯飞舞长空,让年年想起大唐时候自己也过过这种“中秋”,啥叫习俗,那是不被时间所沉淀,超脱时间之外寄托情思的活动。
有余也嘻嘻哈哈的跟在七旬奶奶旁边,手里抱着一大桶烟花。
“嘭。”
有余将烟花放在亭子旁并点燃了。
他知道那烟花转瞬即逝,不会为这片空间留下什么印象,但那一瞬间,穿梭于天际,伴随烟花绽放,看到人们的笑颜,也无可替代了。
电视机播放着中秋晚会,红火热闹。
众人坐在庭院小桌上,桌上月饼天上月,试问几时到宫阙。
月亮盈亏代表了不舍昼夜的时,中秋佳节又提供了九州团聚的空。
年年有余就在家门口跟家人话家常,时不时还有客来同坐。
好一番风景,车不多,人情满溢。
李年年多好啊……这一刻。
李有余多好啊……这一方。
月下斟花酒,欲把初心留。
若想多知晓,时空不多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