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的天际被染成橙红色,霞光如缕,穿透林立的建筑洒下。南妍希站在林家大宅的窗前,目光游离地望着街头巷尾。自从那场订婚仪式后,日子如流水般平静却又乏味。她成了林家合格的少奶奶,操持着家中琐事,可心底总有块角落,被往昔填满。
彼时,严浩翔已在北方的一座小镇安顿下来。小镇被连绵山脉环绕,民风淳朴。他在镇里的学堂谋了份差事,教孩子们读书识字。每日清晨,他伴着鸟鸣出门,傍晚踩着夕阳余晖归来。学堂的生活简单纯粹,却无法驱散他心中对南妍希的思念。
严浩翔在整理旧物时,翻出一本笔记。笔记的纸张有些泛黄,上面密密麻麻记录着与南妍希有关的琐碎。第一次见面时她的衣着,那是一件淡蓝色的旗袍,领口绣着精致的白色小花,衬托出她的温婉气质;她在文化沙龙上发言时的神态,眼神明亮,言语中透着对文学独特的见解,那一刻,他便被她深深吸引;还有他们每一次短暂交谈的内容,那些话语,或关于诗词,或关于生活,在当时看似平常,如今回忆起来,却无比珍贵。他轻轻摩挲着笔记,那些过往的画面如电影般在脑海中闪现。
在上海的南妍希,偶然翻开一本旧相册。相册里有张模糊的合影,是在一次商会活动中,她和严浩翔不经意间同框。照片里,严浩翔目光专注地看着她,而她正笑着与旁人交谈,丝毫未察觉那炽热的目光。南妍希的手指轻轻滑过照片,心中泛起一阵复杂的情绪。她试图从照片中捕捉更多严浩翔的神情,想象着当时他心中所想。或许,那时他们都已心生情愫,只是都未曾说出口。
北方小镇的秋季,来得格外早。严浩翔走在铺满落叶的小径上,脚下传来清脆的声响。他想起曾与南妍希一同走过上海的梧桐大道,那时阳光透过枝叶的缝隙洒下,形成一片片光斑。他们并肩而行,虽未言明心意,但空气中弥漫着微妙的情愫。他们谈论着各自喜爱的书籍,严浩翔记得南妍希对张爱玲的作品情有独钟,她曾说张爱玲的文字细腻地描绘出了人性的复杂与爱情的无奈。而他则向她分享着西方文学的魅力,从莎士比亚的戏剧到托尔斯泰的小说。他们的步伐轻盈,笑声在梧桐道上回荡。
上海的夜,霓虹闪烁。南妍希坐在林家的花园中,望着满天繁星。她回忆起有次与严浩翔一同参加诗会,结束后他们在街头漫步。那晚月色如水,严浩翔为她吟诵着浪漫的诗句,“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他的声音低沉而富有磁性,在静谧的夜晚格外动听。她的心如同小鹿乱撞,脸颊微微泛红。当时,她以为这样的美好会一直延续,他们会有更多的时间相处,去了解彼此,去倾诉心意。却未曾料到后来家族的压力,让她不得不走向与林宇轩的订婚之路。
严浩翔在小镇的学堂里,教孩子们念着“愿得一心人,白首不相离”。念着念着,他的思绪飘远,心想若能与南妍希如此,该是何等幸福。他想象着与南妍希在温馨的小屋里,一起阅读,一起讨论生活中的点滴。他们会在清晨一起迎接第一缕阳光,在夜晚相拥着看满天星辰。可如今,他们天各一方,那些未曾说出口的心意,或许将永远尘封。他看着孩子们纯真的脸庞,心中涌起一丝苦涩。孩子们不懂这诗句背后的深情与遗憾,而他,却深深体会着其中的滋味。
南妍希在林家偶尔会听到关于严浩翔的零星消息,听闻他离开了上海,去了远方。每次听到,她的心都会猛地一紧,想要知道更多,却又无从打听。她常常在梦中与严浩翔重逢,可梦醒后,面对的只有空荡荡的房间和无尽的惆怅。在梦中,他们还是在上海的街头漫步,严浩翔笑着牵起她的手,告诉她一切都还来得及。可当她醒来,现实的冰冷让她心痛不已。她试图通过忙碌的家务来分散自己的注意力,可每当夜深人静,思念便如潮水般涌来。
严浩翔在小镇上,也会从偶尔来的客商口中听到一些关于上海的消息。他会格外留意,希望能捕捉到一丝与南妍希有关的信息。有次,一位客商说在上海看到林家举办了一场盛大的宴会,想必林家如今依旧风光。严浩翔听后,心中五味杂陈。他既希望南妍希在林家能过得好,又忍不住想象她在宴会上的模样,是否还是如记忆中那般美丽动人,只是笑容里,是否还藏着曾经的纯真。
时光就这样缓缓流逝,严浩翔与南妍希在各自的世界里生活着。严浩翔在小镇上,看着孩子们慢慢成长,他将自己的知识与爱传递给他们。而南妍希在林家,努力扮演着好儿媳、好妻子的角色。
那些未曾说出口的爱情,如余晖中的残影,虽美好却又带着深深的遗憾,在他们心底最柔软的角落,留下了一道无法磨灭的痕迹,伴随着他们走过漫长的岁月。
他们偶尔还是会在某个瞬间想起彼此,心中泛起的那一丝涟漪,成为了他们平淡生活中,最隐秘也最珍贵的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