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过饭两人打车去了谭宗明口里所说的秘密基地。
武康路
武康路它的原名叫福开森路,始建于1907年,由美国人约翰·福开森用自己的薪水修建。1943年改名为武康路。没想到谭宗明居然把她带到这里来了。这里曾是法租界,见证了上海近代的历史变迁,也是当时西方洋人和达官名人、商贾富豪的高级住宅区。
谭宗明“我在这里有套小洋楼,平时心情不好会过来住,这里的房子外表有些老旧,不过里面都返修过的,虽然看上还是有历史感,不过保留了当然民国的风格。”
两人行走在行道上,两庞树木茂盛,以枫杨和悬铃木为主。沿线有众多优秀历史建筑及保留历史建筑50余处,被誉为“浓缩了上海近代百年历史”的“名人路”。标志性建筑是武康大楼,位于淮海路和武康路的交界处,由匈牙利设计师邬达克设计,是一座典型的法国文艺复兴建筑式样的大楼,也是上海最早的外廊式公寓建筑,著名电影艺术家郑君里、赵丹、秦怡、孙道临等曾居住于此。此外,还有黄兴故居、巴金故居等名人旧居。
···········✤···············✤···············✤···············✤·············✤················✤···············✤···············✤········
樊胜美“我来过这里,当时来大学毕业,留在上海工作,节假日会和同事旅游,我和他们来看过这里的看房子,那边街边的咖啡馆和特色小店中我都去过拍过照没想到你在这里有房子,这可是一栋就一亿以上的豪宅啊。”
从樊胜美口里谭宗明听到了她的羡慕,但也紧紧是羡慕。
谭宗明“嗯,这里的建筑风格多样,有欧式、中式等,体现了上海近代建筑的多元性。也是当初我选这里当报酬的原因。不过我的小洋楼位置不太好,在最里面,还有点背阴,这里的树木又不能乱砍乱伐,所以阳光照不太到,也就夏天过来避暑不错。”
樊胜美“阳光少那屋子会不会很阴啊,家具都会腐烂,环境潮湿。”
谭宗明“这点到没有,当初我从新修了一下做了地暖,一楼和地下室都用透气地砖,除了二楼以上的房间用了木板,为了不会发霉,木地板铺好后刷了防霉防潮的油漆,每年检查。就是门牌号不好听。”
樊胜美“五幺四还是214?”
樊胜美有点好奇,毕竟上海寸土寸金还有人嫌弃门牌号不好听自己直接换个吉利的数字,慢慢让人习惯新数字就没人叫老数字了虽然不能遮挡原来的门牌号但是自己可以取个名字挂在那里。日积夜累大家就会习惯新的名字。
谭宗明“都不是,听你这么一说我那444也不差了。”
樊胜美额……“不会吧,这么损的数字。”
谭宗明“你也觉得不好开口吧,但凡换个号也不会这么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