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同志们,我时隔五个多月回来了
作者我感触十分多
作者曾经引导我进话本圈子的蛇夫快断更一年了
作者好多当时就的伙伴都不更新断更了
作者我以后会定时在周六这个晚上更新
作者好了,开始正文吧
书接上回,陶朱他们误打误撞来到了北美
而一艘小型运兵船缓缓靠近
运兵船开始登陆
明军总旗戚世明往下搬东西
绍元(搬箱子)呼,真累啊
明军士兵可不是(整理下号衣,靠了靠红缨枪)
明军总旗戚世明快点(扶稳头盔)当年我镇边关时没你们这么弱
此时斐一鸣和其他几个水手《一不小心》走错了地方,扛着木头与明军相遇
明军士兵啊?(看着他们)
绍元这种鸟地方还有人?还和咱们都是黑头发黑眼睛
明军总旗戚世明(拔出腰刀)不许动,快快报上名来
斐一鸣(给水手使了个颜色,把手背到背后去拿斧头)我们是大明人,刚刚来这
明军总旗戚世明哦?大明人(收起腰刀)那就是一家人
斐一鸣对了,你们有兴趣去我们营地看看吗
绍元呼,总算能歇会(跟着)
此刻的陶朱已经在驻营地建了几间简易的木屋和棚子(从船上拆下来的木头)
陶朱(看见明军)这,这还有大明军队?
明军总旗戚世明(没有理会)你们这建的真好啊
斐一鸣那当然,你们有没有兴趣和我们一块呆着
明军总旗戚世明既然咱们同是大明人,那可以!
明军总旗戚世明(对着几名士兵)你还有你,还有你,回去开船
明军士兵是
明军总旗戚世明剩下的人休息
绍元(一把坐下,解开号衣,露出背心,摘下头盔,把红缨枪和腰刀藤牌往旁边一扔)好热啊
陶朱(想拉拢人心)(走过来戴稳飘飘巾)你是哪的啊?
绍元我?蓟州宜兴埠人
绍元话说你呢
陶朱我杭州的,家里累代卖药材,后来我父亲把我送到这艘船上了,我姓陶名朱字圣安,东汉时陶谦直系子孙,就是三国志平话里的陶谦,三让徐州的那个
绍元大家子弟啊,我自姓刘,双字绍元,家里都是农民,我爷落过榜,后来在那种田,因为家里吃不饱饭了就送我来当兵
陶朱(对着斐一鸣)快过来,大家伙交个朋友
斐一鸣好,(对着绍元)我姓斐,双字一鸣,在这船上当水手,也曾当过兵,
绍元厉害
陶朱咱们要不来场结义吧,我19
斐一鸣我21
绍元我17
陶朱好,斐一鸣大哥,我二哥,你三哥,好一个宴桃园三结义
所有人:哈哈哈哈
两天后
陶朱(找到明军军官)诶官爷,有件事求教
明军总旗戚世明什么
陶朱就是咱们这粮食逐渐不够,您看能不能派遣一支小队去打猎之类
明军总旗戚世明好啊(笑着摸着自己的胡须)
陶朱(找到斐一鸣绍元二人)我打算开垦一块地
斐一鸣(咬了口馍)哦?哪里?
陶朱就是咱们营地附近的一块地
陶朱我来叫你去看看土质(对绍元)
绍元好啊,带我走
陶朱好嘞
陶朱(来到那块地前)就这块
绍元(蹲)(把手插进泥土里,又摸了摸质感,闻了闻味道)这块地可以开垦
绍元这块地土质松软肥沃,而且光照充足
陶朱太好了,等弄到了种子就种
斐一鸣(跟过来)关于种子,我记得以前闹饥荒时我曾刨野菜吃,我听说有的杂草也能变成小麦水稻,也不知道是不是真的
陶朱要是真的话就太好了,这里这么多杂草
绍元且慢,有的野菜可能有毒,我以前也经历过饥荒,我记得判断野菜是否有毒是把野菜放在自己腋下,看有没有疼痛或者痒痒感,其次生火将其煮熟,把煮熟的野菜放进舌头里尝试,看刺不刺激舌头
绍元还可以闻野菜,如果有刺鼻的气味可能不能吃
陶朱漂亮,我负责文,斐一鸣你负责常(日常),刘绍元你负责生存和武,咱们营地肯定能发展下去
斐一鸣举手之劳吗,这些很多穷苦百姓都知道
绍元累代穷咱们就能穷出经验来
绍元从失败中汲取教训
陶朱这不错,正所谓“耕当问奴,织当问婢。”
陶朱啊呀,我以前有写诗的习惯,只是这蛮荒之地也没有纸张毛笔
斐一鸣别担心,那东汉的蔡敬忠亦能造纸,战国的蒙恬亦能造笔,这古人能做到,咱们也能做到
陶朱说得对啊,哈哈哈哈
绍元话说天要黑了,咱们先回吧
陶朱好
斐一鸣好
三个人说说笑笑的回了营地
作者其实文中的蔡敬仲就是蔡伦
作者关于蔡伦造纸是有争议的
作者因为目前有证据表明西汉时期中国已经有纸了
作者但文中是明朝末年
作者文中的角色不知西汉已经有纸很正常
作者还有三国志平话就是三国演义的元朝版本
作者至于我为什么不用明朝版本的名字纯纯就是自己忘了,又懒得搜(狗头)
作者还有陶谦在故事中已经点明了就是三国演义中三让徐州的太守陶谦
作者而之所以多次提到饥荒是因为符合明末的特点
作者还有别谣传只有清军才穿号衣了,已经有证明明朝就有士兵穿号衣了
作者甚至可能宋朝就有
作者好了
作者我说得就这么多
作者拜拜
作者晚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