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通,到底什么是神通?”维修厂密室中,他问自己。
那天在温家后院,他用佛眼看到了半步神通的圣主,圣主身上金光刺目,完全不似普通人形象。他推测那金光应该类似于他的佛眼金光,拥有莫测威能。
“神通,神通,莫非便是以心神沟通物质吗?那样的能力确实恐怖,一念之间便可粉碎万物。”他暗想。
长久的思索之后,他的心沉定下来,喃喃道:“他便有天大神通,我日后也能战胜他!”
心境一松,他内视己身,运用佛光与炉鼎中的香气洗涤肉体,然后进一步提升肉身强度。而后修炼天机诀与龙虎神罡,强大精神力量。
他一边修炼身体,一边修炼精神,目的是提升生命层次,为抱丹做准备。他的终极目标是丹成一品,那样才有望圆觉和冲击神通。
由于修炼龙虎神罡要有很高深的精神修为,所以他现在主要修炼天机诀。目前,他的天机诀还不能凝聚心盘,眼下正在全力冲击。
“心盘者,以心为规矩,以天地为图纸,经天纬地,终而达至天人合一之境。距离到这一步,我似乎总欠缺点什么,难以突破!”他心道,“到底缺什么呢?”
这时门外传来轻微的脚步声,李守一微微一笑,道:“杨叔吗?”
杨恭诚推门而入,他比李守一更早抵达云东,这段时间都在外面晃荡,联络当年的几位好友出山。
他“呵呵”一笑,道:“怎么,在修炼?看样子遇到瓶颈了?”
李守一点点头:“我在修炼袁氏的天机诀,可是最近总是难以突破。”
杨恭诚点点头:“心灵上的修炼确实不容易突破。”他想了想又说,“我倒是能给你指条明路。云东的南华寺是禅宗祖庭之一,六祖慧能曾在此弘法,真身还在寺庙中供奉。
前几年寺中来了一位老和尚,连当地高僧都佩服他精深的佛法。前几日我还见了他一面,觉得此人非同小可,或许能够帮到你。”
李守一:“杨叔的意思,让我去南华寺走一趟?”
杨恭诚点点头:“禅宗最重心灵修炼,如果和尚帮不了你,就当参观古迹好了。”
李守一心中一动,六祖慧能的境界不知达到了哪个层次?是否步入神通?他的真身就在南华寺,倒可前往瞻仰一番。
慧能是禅宗六祖,在佛门地位很高,那句“菩提本非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的名句便出自他之口。
“好,明日我往南华寺一行。”李守一道。
这天早晨,李守一换了一身休闲装,独自驱车去南华寺。
南华寺,建于南北朝梁武帝天监元年,四面群山,峰恋奇秀,风景绝佳。
梁武帝曾赐名宝林寺,后来陆续更名中兴寺、法泉寺。宋太宗敕赐南华禅寺之名,一直沿袭至今。由于禅宗六祖曾在此弘法,因此也称六祖道场。
南华寺已经变成旅游景区,李守一花二十块钱买了门票,才得以进入。
这个时节前来旅游的人颇多,寺庙前的石阶上人来人往,拍照留念的到处都是。
李守一入寺之后,就去拜见那位杨恭诚口中所说的老禅师。在景区最外围,一片枯石乱草之地,搭建了一间草棚,一名老和尚盘坐其中,不言不动。
偶尔有几名游客过来给老和尚拍张照,然后随便溜达一会就离开了。
李守一走到蓬屋下,双手合十,恭敬地说:“禅师,弟子心中有疑难,求禅师赐教。”
老和尚睁开眼,目光温润,晶莹如玉,他微微一笑,问:“你有何疑难。”
“我想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却总不能成,特来向禅师请教。”他直言疑惑。
禅师略一思索,反问:“何为天?”
李守一道:“自然为天。”
“何为人?”禅师又问。
李守一沉吟片刻:“心灵为人。”
禅师笑道:“你心中有天人之分,天便是天,人即是人,又怎能做到天人合一?”
李守一一呆,犹如醍醐灌顶,当头棒喝,感激地道:“多谢禅师开解!小子明白了!”
“你真明白了?”禅师问。
李守一道:“我无法做到天人合一,只因我认为心灵是心灵,自然是自然,实则心灵是自然,自然也是心灵,只有做到无我无相,无名,才能体会禅中三昧。”
“善!”禅师微笑,重新垂眉闭目,不再说话。
李守一拜了一拜,起身离开。
他走出第一步,心头便是一松,体内那修炼许久都无甚进展的无相功,此刻居然开始自行开始了周天运转。
走出第十步,他感觉又是一变,如履虚空,无相功直接进级小无相境界。
无相功有两大境界,前段为小无相,后段为大无相。
步入小无相之后,李守一指尖颤抖,罡气玄妙难测,似有似无,他的神仙劲也随即步入一个全新的层次。
走到第十八步时,无相功行走一周天整,他的心灵宁静又飘渺,仿佛与南华寺的一砖一瓦都建立了联系,甚至他就是南华寺,南华寺就是他。
至第二十三步,他停步,睁开佛眼把整个南华寺尽收眼底。
宝殿之中,六祖真身结跏趺坐,腿足盘结于袈裟内,双手叠置腹前,显示其多思善辨的才智和自悟得道的超然气质,表情生动,栩栩如生。
佛眼下,只见真身外一层神光凝而不散,似有似无。
他心中一动,暗忖:“禅宗六祖果然名不虚传,修为深不可测,不知到了神通的哪个层次。”
据传,神通境界也有高下之分,只不过具体如何,他并不知道。
他驻足寺院,凝视六祖真身,感悟禅门真谛。忽而,六祖眉心射出一道金光,金光展开,虚幻里一老僧向他微微颔首。他心中一动,心灵感染之下,手作拈花状,面露微笑。
周围一些游客看到李守一的样子,都心头悸动,只觉得眼前这个青年详和宁静、安闲美妙,此等心境纯净无染、淡然豁达、超脱一切。
这正是佛祖当年拈花微笑,将此法传与摩诃迦叶的情景,此乃“涅磐”过程的境界,只能感悟和领会,不需要用言语表达。而迦叶那微微一笑,只因他得了禅门之法,心有大欢喜。
一名正在母亲怀中哭闹的小家伙,看到李守一的手势突然就不哭了。一对正在吵架的情侣看到这一幕,也都变得平心静气,他们相视一笑。
李守一收起手势,若有所得,又仿佛什么也未收获,他淡淡一笑,大步走出南华寺。在出寺的一刹那,他冥想的佛陀忽然拈花微笑,整个南华寺的气机都被牵引,风起云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