殿内的宫人们如蒙大赦,连滚带爬地退了出去,只有一个人还静静地站在原地。
是李玉。
他垂着头,弓着身子,姿态恭敬到了极点。
弘历抬起猩红的眼睛,瞪着他:
弘历怎么?你没听见朕的话吗?
李玉“噗通”一声跪了下来,膝行几步,来到弘历脚边,一边麻利地收拾着地上的碎瓷片,一边低声回话:
其他李玉:皇上息怒。奴才怕这碎瓷片扎了您的脚,收拾干净了就退下。
他的声音温和而平稳,带着一种安抚人心的力量。
弘历胸中的烦闷似乎被这温和的声音稍稍抚平了一些,他没有再呵斥,只是疲惫地靠在龙椅上,闭上了眼睛。
他知道自己现在的心情很糟糕。
非常糟糕。
将自己的“青梅竹马”亲手打入冷宫,这滋味,比他想象中要难受千百倍。
他不断地在心里告诉自己,她是罪有应得!
她谋害皇嗣,心肠歹毒,证据确凿!自己这么做,是为了国法,为了给枉死的孩子一个交代,是为了平息后宫的纷争!
可是,如懿那双清澈倔强的眼睛,却总是在他脑海中挥之不去。
她真的会做出这种事吗?那个会因为他多看了别的女人一眼就生闷气,会因为他一点点关心就开心许久的青樱,真的会变成一个为争宠而不择手段的毒妇吗?
弘历的心乱了。
他开始怀疑,是不是自己错了?是不是这其中,真的有什么他不知道的隐情?
李玉将地上的碎瓷片都收拾干净,又悄无声息地退到一旁,重新为弘历沏上了一杯安神的君山银针,轻轻地放在了他手边的案几上。
他全程低眉顺眼,仿佛只是一个再普通不过的、尽忠职守的奴才。
但他的心里,却在飞快地盘算着。
皇上的反应,比他预想的还要剧烈。
这说明,娴妃娘娘在皇上心中的位置,远比自己之前想象的都要重要。
这是一个好消息。
李玉的眼底闪过一丝精光。
他知道,娴妃娘娘是被冤枉的。
虽然他没有证据,但他相信娴妃娘娘的品性,当初她能屈尊降贵给他送药哪里能是狠毒之人?对这位主子的品性,他看得比谁都清楚。
娴妃娘娘高傲、倔强,甚至有些不通世故,但她绝不是那种会去主动谋害皇嗣的人。
今天这场局,太过顺畅,就像是有人精心设计一般,但凡皇上能冷静一点,就能看出其中的猫腻。
可惜,黄琦莹的惨状,皇后的逼迫,太后的压力,还有阿箬那致命的指证,彻底冲昏了皇上的头脑。
最关键的是,娴妃娘娘那性子,根本不屑于去辩解。
这才造成了如今这个无法挽回的局面。
但是,无法挽回,不代表不能挽救。
李玉很清楚,只要皇上心里还有娴妃,那一切就都还有转机。
他现在要做的,不是急着去为娴妃辩解,那只会火上浇油。
他要做的,是一点一点地,不动声色地,让皇上自己对这件事产生怀疑。
他要在未来的日子里,在不经意间,提起娴妃的好,勾起皇上的念想,让他自己去怀疑,自己去探究,自己去发现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