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玥娘坐在床边,手中还握着那只糖兔子,嘴角带着满足的笑意。赵祯坐在她身旁,轻轻抚过她的发丝,低声道:“今天开心吗?”
杨玥娘点点头,靠在他肩上,轻声说道:“很开心,就像回到了小时候。”
赵祯低头吻了吻她的额头,柔声道:“以后有机会,我们再出去。”
杨玥娘闭上眼睛,轻轻“嗯”了一声,心中却明白,这样的日子,怕是再难有了。但至少,今夜的美好,会永远留在她的记忆里。
……
赵祯以称病为由,差不多一个月没去上早朝,但也没有懈怠。
文德殿的晨光透过雕花窗棂,洒在堆积如山的奏折上。赵祯端坐在龙案前,手中握着一卷《资治通鉴》,眉头微蹙,目光在字里行间游走。
案头的青铜更漏滴答作响,仿佛在催促他尽快消化这些治国之道。
杨玥娘轻手轻脚地走进殿内,手中捧着一盏刚沏好的君山银针。她将茶盏轻轻放在案角,目光落在赵祯紧锁的眉头上,心中不由得一紧。
她轻声说道:“官家,歇一歇吧,茶要趁热喝。”
赵祯抬起头,看见她关切的眼神,紧绷的神情稍稍放松。他接过茶盏,抿了一口,温热的茶香在口中蔓延,仿佛连心中的烦闷也被驱散了几分。
“玥娘,你说这天下,究竟该如何治理?”赵祯放下茶盏,目光投向窗外。
晨光中,几只麻雀在檐角跳跃,叽叽喳喳地叫着,仿佛在嘲笑他的困惑。
杨玥娘走到他身旁,轻轻为他整理案头的奏折。她的手指抚过那些密密麻麻的字迹,低声说道:“官家,治国如同治家,需以仁心为本,以民为念。圣贤书中虽有许多道理,但最重要的,还是官家心中的那份担当。”
赵祯闻言,眼中闪过一丝光亮。他握住杨玥娘的手,低声道:“你说得对。只是这朝中纷争不断,太后垂帘听政,朕总觉得束手束脚。”
杨玥娘轻轻抽回手,走到书架前,取下一本《贞观政要》。
她将书递给赵祯,柔声说道:“官家不妨看看太宗皇帝是如何平衡朝局的。他虽年少登基,却能以仁德服人,以智慧治国。”
赵祯接过书,翻开一页,目光落在“广开言路,虚心纳谏”几个字上。他若有所思地点点头,低声说道:“朕明白了。治国之道,不仅在于读圣贤书,更在于实践。”
杨玥娘微微一笑,眼中满是欣慰。她走到窗边,推开窗棂,清新的晨风扑面而来。
她回头对赵祯说道:“官家,今日天气正好,不如出去走走,换换心情。”
赵祯放下书卷,起身走到她身旁。两人并肩站在窗前,望着远处宫墙外的蓝天白云。
赵祯深吸一口气,仿佛连心中的郁结也被这清新的空气冲散。
“玥娘,谢谢你。”赵祯低声说道,语气中带着几分感激,“若不是你陪在朕身边,朕怕是早已被这些纷繁琐事压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