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命人将多余的绫罗绸缎收起,珠宝首饰也锁入库房,只留下日常所需。每日的膳食也从珍馐美味改为清淡简朴,甚至连宫中的烛火也减少了使用。
宫中的宫女太监们对此议论纷纷,有人不解,有人钦佩。
尚美人得知此事后,特意前来探望玥娘。
“玥姐姐,我听说你裁减了宫中的用度,这是为何?”尚美人眼中带着几分疑惑。
玥娘微微一笑,柔声道:“后宫的开销太大,长此以往,恐怕会拖累朝廷。我身为嫔妃,理应为官家分忧,为天下百姓着想。”
尚美人眨了眨眼,似乎有些不解:“可我们身为嫔妃,本就该享受荣华富贵,何必如此苛待自己?”
玥娘轻轻握住她的手,语气温和:“尚妹妹,你可知道,我们的荣华富贵,皆是天下百姓的血汗所换。若我们一味奢靡,不顾百姓疾苦,恐怕会引发民怨,甚至动摇国本。我们身为嫔妃,虽不能直接为朝廷出力,但若能以身作则,缩减开支,也算是为天下尽一份心力。”
尚美人沉默片刻,眼中渐渐浮现出一丝明悟:“玥姐姐,你说得对。我虽不懂朝政,但也知道百姓的疾苦。既然你愿意带头,我也愿意跟随。”
玥娘欣慰地点了点头:“尚妹妹能有此心,真是难得。”
不久后,尚美人也开始裁减自己宫中的用度。
其他嫔妃见状,虽有人不满,但在玥娘的劝说与赵祯的支持下,也逐渐接受了这一改变。后宫的开支渐渐缩减,节省下来的银两被用于赈济灾民、修建水利,百姓们对此赞不绝口。
赵祯对此深感欣慰,特意在朝会上赞扬了玥娘的举动。朝臣们也对她的远见与胸怀表示钦佩,纷纷上奏称赞她的贤德。
然而,宫中的风波并未就此平息。皇后对此事始终冷眼旁观,心中却对玥娘的举动愈发不满。
她深知,玥娘此举不仅赢得了赵祯的赞赏,更在朝野中树立了贤德的名声。
这对她的地位,无疑是一种潜在的威胁。
一日,皇后在坤宁宫中召见了玥娘。
“妹妹近日可真是风光无限啊,”皇后语气温和,眼中却带着几分冷意,“连朝臣们都对你赞不绝口。”
玥娘微微福身,语气恭敬:“皇后娘娘过奖了,臣妾不过是尽一份心力,为官家分忧。”
皇后轻笑一声,眼中闪过一丝讥讽:“妹妹有心了。不过,后宫之事,向来由本宫掌管。妹妹此举,未免有些越俎代庖了吧?”
玥娘冷眼看向她,轻飘飘的解释道:“臣妾绝无此意,只是见后宫开销过大,才斗胆向皇上提议。若有冒犯之处,还请皇后娘娘恕罪。”
皇后冷冷地看着她,语气中带着几分警告:“妹妹有心为朝廷分忧,本宫自然理解。不过,后宫之事,还望妹妹日后多加谨慎,莫要越了规矩。”
玥娘低下头,心中明白,皇后对她的忌惮已愈发明显。
她轻轻应道:“臣妾自然是不敢的,否则步了当初苏美人的后尘,可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