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明小时候的隐渊,还如同小猫儿般软乎乎。
惯常喜欢靠在自己怀里,并且贴心贴意的喊自己为哥哥。
偏偏在长大成人之后,也就是成了如今这副模样。
纵然自己心里清楚,隐渊这是在变相为自己出气。
再者尽管隐渊行事过当,却并未留下任何把柄。
即便自己曾想过追究,可是当自己对上隐渊,那双坦坦荡荡的黑眸。
明眼看起来,便是问心无愧。
竟是令自己深感自己,或许每次就是在没事找事。
况且自己作为最终受益者,又该拿隐渊怎么办呢?
顶多就是将盲目自负贯彻到底,并旁观着二皇弟接二连三受挫。
更何况倒不是自己,不想偏向二皇弟,而是这凡事,要讲究个证据。
既然母后和二皇弟,都拿不出实际证据。
能证明那些缺德事,都是隐渊在幕后下手。
哪怕就算是自己,明面上是隐渊的主子,也不能无凭无据,就惩罚隐渊不是?
而是相较于幼时,便养在自己身边的隐渊,自己和二皇弟之间,确实没有多少兄弟之情。
何况自己并非是,那种有毛病之人。
又岂会当真看不出二皇弟,与自己并没有多少手足之情。
反倒是每次与自己见面,二皇弟就像是跟自己有仇似的。
也就是看起来巴不得,没有自己这位亲兄长才好呢!
故此长年累月下来,除非自己真的脑子有毛病,才会纠结在意那份,与生俱来的血缘关系。
若非如此,自己也不会在十二岁那年,遭遇二皇弟将自己推落入,冬日结冰的湖水里,并险些就此溺水而亡。
如果不是年仅九岁的隐渊,不顾自身安危,并且透支自身内劲,将溺水的自己,从鬼门关前拉回来。
否则自己这皇太子之位,或许早就已经换人做了。
毕竟,若非为救自己,彼时年幼的隐渊,便不会筋脉受损,并留下筋脉隐患。
也就不会由资质卓绝,沦落为如今的资质平庸。
哪怕就算是隐渊,仍然还能继续习武,但已再也无法轻易动武。
只因留在筋脉上的隐患,也许终将会伴随着隐渊的余生。
如若隐渊擅自动武,必将会加重筋脉上的隐患。
是故在得知此事之后,自己便以报救命之恩为由,在御书房里向父皇恳求,将隐渊交给自己照看。
岂料在听完自己的恳求后,身着一袭玄色龙袍的父皇,正襟高坐于龙椅之上,却是神色讳莫如深地看向自己。
思虑许久之后,方才感慨叹言而问。
父皇皇太子,既然你为此来求朕,可是你考虑清楚了。
父皇你确定为报救命之恩,便要将你的二皇弟,遣送回太傅府教养。
父皇反而是要将你的救命恩人,此后都放在你的身边照看?
经此一问之后,自己的父皇萧弘毅,便居高临下地俯视着自己。
岂料在短暂的沉吟过后,父皇竟然会接续先前的问话。
萧弘毅(父皇)纵使你的落水,可是被你母后,归结为了意外,你也要如此央求朕吗?
萧弘毅(父皇)遑论你和二皇子,乃是同为皇后所出的同母亲兄弟,岂能只因为一场意外,朕便容许你擅作主张!
萧弘毅(父皇)既然你母后言称,二皇子推你落水之事,本就纯属于意外而已。
萧弘毅(父皇)更何况过去,如同这种意外,也并不是没有过。
萧弘毅(父皇)只是为何这一次,你偏要紧抓着不放呢?
低垂着头听完父皇问话,自己便抬起头望向父皇。
纵然彼时年幼的自己,也知晓要掩藏住心中狼狈的回话。
萧正帆(幼年)父皇,儿臣自幼得父皇教诲,便自知难得母后欢喜。
萧正帆(幼年)然而这意外与巧合多了,也便难免会令儿臣,对二皇弟的品性心生出质疑。
萧正帆(幼年)此前种种意外与巧合,儿臣顾忌兄弟手足之情,本不欲与二皇弟计较。
萧正帆(幼年)奈何这一次的意外落水,若非儿臣侥幸得人相救。
萧正帆(幼年)也就是否会如同过去一样,每一次母后口中的意外,都险些要了儿臣的半条命。
萧正帆(幼年)虽然过去之事,儿臣不曾想过追究与计较。
萧正帆(幼年)只是这一次的意外,非但儿臣差点儿溺亡,更是因此祸及到恩人。
萧正帆(幼年)而且儿臣的意外,可以称为家事,便能在家里解决。
萧正帆(幼年)但如若牵扯到恩人,也就不仅仅是家事。
萧正帆(幼年)如果说恩人,因为儿臣丧命,唯恐儿臣会抱憾终生。
萧正帆(幼年)所以倘若二皇弟,继续留在东宫,儿臣自问做不到,所谓的以德报怨。
萧正帆(幼年)既然如此,儿臣对二皇弟,又何谈教养之责?
萧正帆(幼年)毕竟经过这次意外之后,倘若二皇弟,仍然留在东宫的话……
萧正帆(幼年)岂不是儿臣还会发生意外,那么或许到今年年底,父皇就可以为儿臣收尸了。
顿时看似心生惶恐的自己,在偷瞄过父皇的神色之后,也便尝试着在父皇面前,给二皇弟下起眼药。
总而言之,经此一事,自己可不想留二皇弟,再在东宫祸害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