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其是自从两年前,自己遵循楚国皇室祖训。
需要自己择选出一名皇子,进入东宫陪同自己接受培养的时候。
然而这个祖训,虽然名为陪同东宫储君,实则却是择选一名皇子,做为东宫储君的影子。
是谓光影同存,帝位永固之意。
以便在东宫储君继位之后,影便能辅佐东宫储君坐稳帝位。
再者就是在东宫储君,倘若不幸病逝身亡,又或者是遭遇意外之后,影便能替代东宫储君坐上帝位。
故此楚国历代的楚帝,实则是光与影两个人。
所谓“光逝影替”的祖训,也只是为免除帝位后继无人,以及权臣欺凌幼主的局面的出现。
况且在父皇那一代,当明面上的东宫储君,遭遇意外身故之后……
其后身为影的父皇,便取而代之,继任为新任楚帝。
而在继任帝位后,父皇便顺理成章,依照祖训接受了,东宫储君的未婚妻,也就是自己的母后。
或许正因如此,使得父皇和母后两人之间,并没有任何的感情基础。
纯粹就是赶鸭子上架,硬凑在一起的政治联姻。
据听闻在此之前,父皇早有心上人,却碍于祖训之故,不能与心上人相守。
至于母后与原东宫储君,本就到了谈婚论嫁之时……
奈何天不遂人愿,原东宫储君意外身故,母后则嫁给父皇为后。
即便在自己出生之后,父皇和母后的关系,看起来像是有所改善。
可自从二皇弟降生,父皇和母后的关系,又有了新的嫌隙。
并且自此之后,母后越是偏心二皇弟,父皇便越不待见二皇弟。
连带着便是母后,也越来越不喜欢自己。
何曾想会在自己,择选皇子为影的重要时刻,母后竟然连装都不装了,就将二皇弟送到自己面前。
换而言之,无论自己是否愿意,择选二皇弟为影陪同自己,也都只能择选二皇弟为影。
然而自从母后,以母子亲情为要挟,让二皇弟入东宫以来,此后自己便屡遭意外。
纵然自己一再退让,可奈何二皇弟再三进逼。
全然不顾兄弟情义,急于夺取自己性命。
或许只因在二皇弟看来,只要没有了自己这位亲兄长,那么东宫储君之位,就必然会属于二皇弟。
因此母后和太傅府,才会选择孤注一掷,迫使自己择选二皇弟为影。
只可惜母后和太傅府,终究还是打错了主意。
毕竟只要自己,仍是东宫储君,这最终的选择权,便始终握在自己手中。
换句话来讲,既然自己能择选二皇弟,也就同样能另择其他皇弟。
更何况只要自己能在继位前,择选出合适的人选为影即可。
而且生在皇室之人,哪里会有真正的亲情可言。
大抵是从出生起,便盲目自负地自己,容易被所谓的亲情裹挟。
所以才给了母后和二皇弟,能够肆意祸害自己的机会。
而今从鬼门关前走过多遭的自己,也就是将人和鬼看了个清楚。
既然已知二皇弟,就是一个讨债鬼,那么倒不如自己换个人来教养。
并且对于自己,难以教养好的二皇弟,也便遣送回太傅府教养。
此后便是各归各位,互不干涉最为合适。
岂料父皇在沉默许久之后,终究还是给予了自己答复。
然后愕然回神的自己,实在难以置信父皇,竟然会当真应允自己所求。
萧正帆(幼年)毕竟自己原以为,还要多浪费些唇舌。
萧正帆(幼年)更何况这件事情,牵涉及母后和太傅府,父皇惯常会是权衡利弊。
萧正帆(幼年)因此自己这位东宫储君,也是父皇权衡利弊的一环。
萧正帆(幼年)通常而言,就是用来牺牲的一环。
但是只闻这一次,父皇嗓音沉哑微涩,像是隐约之间,深有顾虑地应允。
萧弘毅(父皇)而今朕闻你所言,看来你是心意已决。
萧弘毅(父皇)既然事已至此,那么朕便应允你之所求……
萧弘毅(父皇)并准许你将二皇子,遣送回太傅府予以教养。
萧弘毅(父皇)只是……
萧弘毅(父皇)虽然朕能应允你,将你的那位救命恩人,此后交由你来照看。
萧弘毅(父皇)但既然是你,所选择之人,朕望你此后,能贯彻始终。
言及至此,不等自己回应,父皇嗓音骤然一沉,随即眉心紧蹙而言。
萧弘毅(父皇)是故自此之后,无论你是选择与蛇共舞,还是选择要养虎为患。
萧弘毅(父皇)都是你的选择,朕不会再过问。
萧弘毅(父皇)再者依照祖训,迟早你要选出,适合你的“影”。
萧弘毅(父皇)而今看来,既然二皇子,并非合适人选。
萧弘毅(父皇)那么皇太子,朕便准许你,另择合适人选。
萧弘毅(父皇)况且你那位救命恩人,虽然的确数次救你性命。
萧弘毅(父皇)但是在朕看来,你那位救命恩人,却是属于咸鱼,懒翻身的孩子。
萧弘毅(父皇)所以朕望你能思之慎之,切莫在一条咸鱼身上,浪费你过多的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