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晚,玉良带着瑞璘来到一间小房间内,里面只挂了两幅画,只见一副是《玉神正冠图》,玉神左手持拂尘,右手持竹简,头戴镶嵌有红珠的插簪玉冠,一袭白色华服,踩在一朵祥云上,目光柔和,表情亲切而淡然。另一幅则是《冥王朝服图》,上面的冥王长发未束,一身黑袍,骑在一头白象上。
那两幅画让瑞璘久久不能忘怀,诚然,他是特别害怕那两个人的。而玉良也有害怕的事,不是瑞璘的蛮横,而是学堂一直以来缺钱。
在这个轻视学堂的年代,是没有多少人支持学堂发展的,出钱的几乎没有,就算出了,也不会出很多。但是,天下仍有很多学堂散落在城乡间,它们如同星星,散着几颗,发着微弱的光芒。如同在尘土中闪光的宝石,等待着人们发现它们的价值。
几年来,玉良和他的弟子们一直用一些微薄的收入来养活自己。师子苌把这一切看在眼里,这么久了,是时候下定决心了。
一曲终了,讲堂内响声一片,大家皆是赞美。唯有玉良沉重地呼吸着,他眼中尽是悲哀。众弟子上前对此询问,玉良缓缓起身。
玉良悲哀道:“萧皇驾崩了,明君归天矣!”
弟子们的惊讶是难以掩饰的,一代明君的离世是天下人最为悲伤的。不知什么原因,让玉良开始担心这万里江山的前途,以及朝廷与宗门那脆弱的关系。师子苌也在担心什么,他不想看到夫子因为没钱而垂头丧气的样子,但是存着的银子和铜板已经不多了。
门外,瑞璘对玉良和他的弟子那是越想越气,不知里面的人又聊到他了。
裴子非说着瑞璘的种种坏处,他厉声道:“瑞璘一直是一副高高在上的样子,他连人都不是,何必要养一只血尸呢?”
众人随着附和,玉良顶住压力,沉默了。而门外的瑞璘怒火冲天,那一刻,天上乌云涌动,顿时暗无天日。可能是瑞璘的怒火让他找回了从前的力量,一道惊雷劈中了山中的大树。众人闻声,立马赶过来看。
只见瑞璘爬上了被劈中的树干,上面燃出来到烟只怕会熏瞎他的双眼。玉良上前走了一步,此时大雨倾盆而下,但树下的烈火仍在熊熊燃烧着。他看着瑞璘头也不回地走入烈火中,眼中的担忧加上了一丝焦急。裴子非却在鼓掌欢笑,那家伙终于要死了,玉良愤愤瞪了他一眼,然后仙气涌动,仙气被玉良引入火中。
树上的大火立马熄灭,令人惊讶的是瑞璘居然还活着!更令弟子们惊讶的是他们的夫子会法术!那可真是不可思议。
瑞璘从烧焦的树干中拔出一把弯刀,上面刻着“禘明”二字,这把武器陪伴了他很久,现在也依旧陪着他。瑞璘本想飞天,却发现自己的法力并没有恢复多少。没办法,瑞璘只好爬回树根,跳到地上。可瑞璘回到地面的第一件事就是报复裴子非,他三步并作两步,用刀砍去。玉良立马护在前面,变出一把白刃剑,架住了瑞璘的刀。师子苌呆在了原地,其他弟要上去帮玉良。
“你们先回后房!”玉良用尽力气喊道。
弟子们离开之后,玉良没有了顾虑,更是厉害,一剑劈去,硬是把瑞璘逼到了讲堂门口。瑞璘这才发现自己刀术退步了不少,就在玉良准备给他致命一击的时候,瑞璘又找回了过去的感觉,请把“小武神”的“小”去掉。瑞璘其实是一个喜欢速战速决的武神,似疾风,如闪电,破坏力强,这种独创的闪电战术却一直不被天庭主流认可。玉良有些力不从心了,瑞璘提刀一刺,玉良弯腰一躲,长发散成一片。玉良捡起发带,躲入讲堂。瑞璘可不急着破门进去,他对着屋外的柱子和墙又劈又砍,讲堂摇摇欲坠。玉良又不得以出门迎战。
大雨之中,瓦片之上,玉良和瑞璘各站一端,他们眼中尽露杀意。雨水淋湿了他们的衣袍和长发,徒增危险。瑞璘率先挥刀,引下一道血色天雷下来,玉良虽然躲开,但讲堂成了一片废墟。大火在废墟上无情地燃烧,玉良的呼吸依旧很均匀,他看着站在废墟顶上的瑞璘,眼神坚定。
大雨慢慢变小,乌云散去。太阳再次出现在天空,将阳光撒在大地上。瑞璘愣住了,他望着天空,玉良抓住这个机会,一道法力将他打倒。瑞璘浑身剧痛,他望着自己身旁的禘明,努力伸手,当他看到玉良走过来,手又倒了下去。但玉良没有乘人之危,而是将瑞璘扶起。
“你也是我的弟子,我从未想过要杀你。”玉良说道。
但玉良的好言相劝并没有换来瑞璘的悔改,而是砸在胸口的拳头。好在力度不重,玉良又缓了过来,扶着瑞璘,拿起禘明与白刃,回房休息。
下午,玉良把自己的弟子们都叫出来,现在安全了。大家来到讲堂的废墟前,只是叹气。裴子非的火气还是一如既往,对着瑞璘披头盖脸一顿骂。墨启渊把他们拉来,明瑾和明泉两兄弟去收拾散落在废墟里的竹签,希望夫子能用来抄下被毁掉的典籍。恩宁不知所措,他一直看着夫子,等着夫子发话。师子苌数着自己袋子里的几枚铜钱,再看看这大片废墟,叹了口气。
许久,师子苌开口轻声道:“我可以给夫子重修讲堂。”
恩宁劝道:“师……唉!子苌兄,夫子有云,身无能力,莫要争风。”
墨启渊一边附和,一边把这句话记在竹简上。
玉良拉着瑞璘回后房,弟子们也一一散去,只有师子苌又回到这里。他带了笔和竹简,坐在残垣断壁上,沉思了一会儿,在竹简上写下了起来。山上无猿叫,也无鸟鸣,只有风声呼呼,树竹沙沙;还有师子苌戴在手上的银链,叮叮作响。他不仅带了笔和竹简,还有自己的包袱,看样子是要出远门了。
事实也是的确是如此,师子苌把自己写好的东西立在讲堂的残垣断壁上,之后起身离去。为何他不去找玉良告别?因为他知道,玉良是不会允许他离开的。
晚上,玉良来喊师子苌吃晚饭,许久都不听回应,因为听不见。师子苌已经走了。
玉良让弟子们先吃着,自己自然是去找师子苌。
玉良就是这样发现师子苌立在残垣断壁上的告别信。师子苌的字小巧秀丽,不知不觉,又让玉良回忆起刚说这位弟子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