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着清晨的阳光,逸心中吟着昨日厚重的歌曲,穿过长长的街道。在门前整理了一下衣服,抬手敲了敲房门。门并没有锁上,轻轻推开,便听到了那爽朗的笑声。嘴角不自觉便开始上扬,是的,他好像天生就能使人快乐起来。逸脱下鞋,赤脚走在地毯上,入眼便是坐在靠窗的书桌前的他,阳光从巨大的窗户外投射进来。逸走过去时,他已经搬来了椅子。靠在椅子上,阳光洒在身上,让逸从心底里感到一阵轻松。逸眯着眼坐了一会,叹了口气:“掸一身风花雪月,叹几度欲说还休。望尽寒江水东流,瑟瑟风里诉清秋。青山妩媚愁知己,晚风知心送好月”桌对面的春哈哈大笑,两腿交叉靠在桌子上。拍拍胸脯:“这知己不就在这里嘛”
逸笑了笑:“春,为什么人总是这么痛苦啊。”在他的心中,春一直是一个喜欢笑的人,他从来没见过春发一次脾气或者伤心痛苦的样子。而在逸的生活中,各种各样的琐碎总是让他抓狂。有时逸也会在心里暗暗羡慕春的那种似乎无时不在的快乐,或者说是平和。想想也是,自己这几天一直来春这里,感觉比在自己家要轻松多了。说起家里,逸想起了他的妻子,她每天的抱怨和那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上争论半天的性格让他不胜其烦。
春:“痛苦的来源,应该是得与失。一般在生活中,得失在一个平衡之内跳跃,就好像你付出了什么就会获得与之相对应的回报,但是当这个平衡被打破时,自然就出现了痛苦或者快乐。因不得而痛苦,因失去而痛苦。即使是四大皆空的佛门中人也有‘不得’的痛苦。如佛学的奥义,感悟等,只是追求的东西不一样。”
逸:“可能吧,我感觉我的生活一团糟,你知道的,真不知道什么时候会好起来。”
春:“每个人都会痛苦或者快乐,逸,不过这不正是我们存在的意义和价值吗;我们会痛苦,不正是代表着我们有所追求,并正在为之努力吗。”
逸:“那你追求什么?会不会因此而感到痛苦呢。”逸感觉春这个人挺特别的,他几乎没见过春有因为什么事而烦躁或者愤怒;即使发生了在逸看来很难接受的事情,春也好像满不在乎。他所认识的春,是个神一样的孩子。他礼貌文雅,对谁都友好而真诚,在别人需要帮助的时候总是默默地帮忙,他有着圣母一般的情怀,对遭遇不太好的人满怀同情,逸相信,即使一个陌生人在马路上摔倒了,春也会在心疼好一会儿,有时甚至在看电影的时候泪流满面。因此他有很多朋友,谁都愿意和他一起玩儿。就像曾经一位女性开玩笑说‘和春待在一起让人感到美好’。
春:“你知道吗,人生下来就是有很多缺陷的,是不完美的,就像小孩那纯粹的恨意,那似动物本能一般的索取。他们不知奉献为何物,不知尊重为何物,只在乎自己。之后在生活中,他们在成长。人生是一场修行,我们不断抛弃偏见,抛弃憎恨,褪去我们的贪婪;我们学会宽恕,懂得了爱,也明白我们应当为别人考虑,我们学会了善良。人有很多缺点,但是我会用一生去改变。我希望,人们能心向阳光,都能心怀美好,抛去恶念。当我走在这片土地上时,我可以不必担心,因为世界是美好的。”
逸:“并不是所有人都这样啊,这么做那还是自己吗。你不断在抛去你所认为的恶,行你所认为的善,那你还是你吗,你自己的内心呢。”
春:“啊,是的,这正是我所痛苦的,我曾一度崩溃的。”
“人多是好斗的,是带有很多恶性的,在原始社会,部落之间总是发生冲突和争斗,争夺物资、财产。整个社会无法管理自己,无法形成一个平稳的安定的社会。由此催生出了国家,国家管理其治下的子民。不过古时提倡德治或者人治,那是个美好的时代,人们对自己和他人的道德和本性充满希望,他们相信人之初性本善。并强调个人的人格魅力对管理的重要性,这在现在看来多少有点愚蠢,不过不可否认它的绚烂和瑰丽。君权时代,律法并不像如今那般完善,尊尊亲亲的思想引领社会价值观。他们对人的道德和品格非常重视,甚至可以因此对其委以重任。他们相信人是可以教化的,所以他们并不重视法律,虽有天子犯法,与民同罪之说,但事实上,法律并不能约束君王,而是君王掌权的手段。法律像是皇帝的权杖,任他挥舞。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我们知道了人是有缺陷的,因为情感,因为私心,我们如今不再相信有感情的人,于是有了法,有了法律。白纸黑字,昭示天下,让人知道何事可为,何事不可为。因为我们人的缺陷,所以我们需要约束,约束的主体却不能是人本身,因为人本身是不可信的,所以法是必要的,我们离不开它。一旦法律崩坏,社会何存,我们的人身和财产将无法得到保障。经历几千年,我们终于认清了,也承认了人的本恶性。正如有的学者说的,你还能找出比人更坏的东西吗。在这几千年的沉淀中,我们得到了真理,得到了对人一个全面的认识,得到了人人生而平等的思想,悟到了为人民服务的真理,也学会了理性,用那清醒的逻辑和思考想明白了许多,看透了许多事物的本质。但是,我们也失去了很多,那个充满希望的时代,那个心向光明的时代,那个人人向往圣人的时代。那样的时代,才能生出圣人啊。法律和国家是文明的标志,却也标志着,我们将不会再拥有那样的时代了。”
逸:“你要知道的,大多数人平庸一生,他们不会思考高尚与鄙陋。可这也许并不都是他们的错,人是不完美的,是恶性的,你要试着去接受他们,接受不完美的他们,接受卑劣的他们。这个社会,并非人人都是圣人,并非人人都能成为圣人,不完美的才是人。你缅怀先贤的绚烂时代,向往圣人时代的情,可是,就算在圣人所在的时代,也是悲惨的,统治者掌握着权力,各国年年战乱,百姓苦不堪言,遭受来自统治阶级和贵族的剥削。是的,是有传世的圣明君王和人臣,但那是少数,在他们之下,只要有一部分人没有那样高尚的品格,人民就不会安居乐业,人民就仍然会遭受剥削,‘苛政猛于虎’就是一个很好的说明。所以我们不用因为推行法治而感到悲哀,也不用我们承认人本身的恶性而难过,人类可能并非都是圣人,但也绝非都是恶人,正如推行法治的先行者,正是为了天下安定,人民安居乐业,才推行法治,才想用法治来保护人民。法治绝不是我们堕落的象征,而是一个个为国家的成长上下求索的前辈的心血,是他们智慧的结晶。我们承认人本身的缺陷,但并不自甘堕落,认清自己,心向光明。这个时代亦不缺为国家抛头颅洒热血的人,也不缺忠义之士。善仍在人间流淌,也许我们不曾注意,可它存在。古人大同社会的思想是美好的,人人没有私心,社会没有犯罪,这是存在于理想的,是难以实现的,但这将成为我们心中的一个美好的愿望,我们也在进步,在发展,并朝之努力。”
……
两人的低语持续着,阳光慢慢移动,渐渐落在春的脸上。此时两人都静静坐着。眯着眼昂起头,春缓缓吟道:
抚过大地的脊背
背负的是青天
心头载着白云和月光
叹息乔木腐朽的身躯
忧伤流水憔悴的灵魂
洞穿遮掩大地真相的帷幕
千万年来携着光与热从天而降
心脏缚着阳光强劲滚烫
爱这苦热交织的世界
俯身一择大地的芬芳
此时,窗外一直飞鸟在树上鸣叫着,又噗嗤一声飞走。阳光明媚,时光正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