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位将军听说此事后,派斥候重点查探,才发现这个让人哭笑不得的事情,火速送奏疏到咸阳。
嬴政接到这个奏疏后,奇怪的眼神让下面正在禀告要事的朝臣们心理突突。
是我哪路说错了么。
回想一下。
没有啊。
抬头看向上首的秦始皇。
嬴政把奏疏传给大臣们查看。
大家看后,纷纷面面相觑。
纷纷觉得送上门的好处,不要白不要。
索性直接给他们登记信息,发照身帖。
反正也是他们心甘情愿的。
收到消息的李牧和蒙恬,也是哭笑不得。
于是照身帖一发,假秦民都变成真秦民了。
而且纷纷参军了。
经过咸阳派来的官吏做出的指导工作,牧民们把家中那些年龄不大的孩子都送去启蒙读书了。
说是也要报考咸阳各大学院。
我们也是秦黔首了呢,大秦黔首有的福利我们也要有。
这样的事情很快就被远一些的牧民部落得到消息。
纷纷效仿。
头曼单于那边的亲信终于发现,秦军的边防,距离他们似乎是越来越近了。
当头曼单于派人查到真相后,勃然大怒,但也不能冲过秦军边防去杀了那些背叛的部落。
但也下令严防士兵再逃跑,也对还不知道的远一些的部落封锁了消息。
但消息还是传出去了。
很多奴隶不堪受辱,纷纷逃到秦军边防处求收留。
这个口子一开,很多不愿意再打仗的士兵和部落干脆直接轻装减行,趁夜跑到秦军边防投降了。
到最后,真正决战到时候,李牧和蒙恬发现对方士气有点丧丧的。
三年的时间,李牧、李信、蒙恬、韩信兵分四路,灭了东胡、匈奴、大月氏、羌族,顺便收服了乌孙部落,自此,北方草原之患平定。
然而仅仅是平定还是不够的。
北方草原个各部落的文明习惯跟中原文明是两极分化的,是需要对草原百姓同时进行文治教化和武力驯化的。
基于这个特点,嬴政派儒家去进行文治教化,当初一起从军事学院出来,跟着四路大军去北伐草原的那批学子继续对草原人进行武力驯化。
尤其是对未成年的孩子进行军事化封闭管理,不让这些草原孩子从小被上一代影响。
只有父母表现好的才能每三个月见孩子一面。
如此等到第三代就没有人还会记得自己祖上是谁了,而第一代的教化是关键。
草原部落是有吃人的习惯的,这个时候都草原人有野兽的本性,单纯的仁义是无用的。
在严格的管理中,草原人很快以老带新的方式快速学会了中原人该有的文化教养,
说秦语,写秦小篆,看秦邸报,穿秦服,吃大秦美食,
用大秦纺线机、织布机纺羊毛线织毛衣,
参加大秦书法大赛,
读中原的各领域书籍,
或从文或习武的优秀草原儿女,争相考取咸阳每年各学院的招生名额。
跟内地游商建立长久的畜牧业生意,马奶、牛肉干、羊奶粉、牛奶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