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两个小人圈进自己的怀里,像是把人圈进自己的保护范围。
胤禛不仅要护着他们母子,还要教着他们学会,然后放手让他们去飞,去闯。
卿卿亦是,元寿亦也是。
爱他们,大概就是如此,放手让他们去做想做的,自己只要在后方支持着便是了。
哪怕天塌下来,也有他顶着。
胤禛深知这才是卿卿应该本来的样子,而不是被他圈在府里,替他打理府里中馈事务,当后院的女主子。
卿卿应与他并肩,挣事业才是。
这才是他爱她的模样,希望她好,她才会好。
李卿卿闻言,他好像莫名对自己有着委以重任的信任。珍重又郑重。
两人相视一笑,想说的,他们凝视双方的眼眸里,都可以知道。
……
另一边,乾清宫内,太子胤礽带队抄家了乌雅氏一族。将查抄的名单,递给康熙一看。
太子愤恨不平,区区包衣家族的奴才,用的东西规格规制,居然甚比皇阿玛的。
这简直哪里是愈矩了,明明就是盯着皇阿玛底下的位子,是他们包衣奴才的。
视为掌中物。
竟敢越级使用贡品,上贡给皇阿玛的东西。
查抄的贡品清单里。连贡品蛏干都贪污藏私,全贪了,他们竞敢自己享用,也不怕闪了舌头。真的是好的很呢。
蛏干二十斤
蛏干在清朝也是特殊贡品。蛏干是竹蛏的干制品,肉味鲜香,含蛋白质很高,营养丰富。《本草纲目》标明:“蛏生海泥中。长六厘米,大如指,两头开。闽、粤人以田种之,候潮泥沃,谓之蛏田。其内为蛏肠。”《嘉佑本草》谓其“补虚、主冷痢,煮食之,去胸中邪热烦闷,饭后食之与服丹石人相宜。治妇人产后虚损。”这是主供皇宫后妃者的食用物。
鲟鳇鱼二个
鲟鳇鱼更是顶尖的敬献贡品。它分布在清朝发迹地黑龙江流域和乌苏里江流域,是中国最大淡水鱼,成鱼可达1000公斤,素有水中“活化石”之称。此鱼全身是宝,肉鲜味美,骨脆而香,特别是每逢过年,只有皇帝和皇后必亲尝,取“连年有余”吉意。
御田胭脂米二石。[庚辰双行夹批:在园杂字曾有此说。]
《在园杂志》系康熙年间的著名诗人刘廷玑所著。刘廷玑,字玉衡,号在园,曾任内阁中书、浙江括州(今丽水)知府、浙江观察副使。晚年调任河工,参与治理黄河、淮河。《在园杂志》记载:“浙闽总督范公时隨驾热河,每赐御用食馔,内有朱红色大米饭一种。传旨云:此本无种,其先特产上苑,只一两根,苗穗迵异他禾。乃登剖之,粒如丹砂,遂收其种于御园,今兹广获。其米一岁两熟,衹供御膳。”
皇帝吃的东西,一一都贪污,他们蔑下自己用,这不是想做皇帝,想干什么?
还有西洋的贡品。
荷兰使团向康熙帝进献“哆啰绒、倭缎各二匹,哔叽缎六匹,西洋布二十四匹”。哆啰绒,又名哆罗呢,是西方一种宽幅的毛呢类织物,以羊毛为原料,织物组织分为平纹、斜纹,以平纹居多。哆罗绒常用作清宫生活铺垫之用,比如用于皇帝、皇后的轿舆之内,或充作寝宫的炕毯、桌毯等。他们自己拿去制毯子用了。
在诸多西洋器物当中,西洋钟表和各式机械玩具最能博得清朝皇帝及后妃们的喜欢,在西洋贡品中钟表亦占有很大的比重。
铜镀金珐琅转花葫芦式钟。
据档案文献记载,康熙帝对欧洲传教士进呈的机械钟表很是欣赏,不仅传谕粤海关监督在广州口岸每年向外商购买大盘的欧洲钟表,还特地延请瑞士著名钟表师法斯•斯塔林入宫指导,在内务府造办处内设立“自鸣钟处”,就近制造机械钟。
这般好的,上品的钟表乌雅氏也贪赃了。
都是清朝贡品目录上标明的,只能进贡,绝对不可自留,否则将人头落地,甚至满门抄斩。那乌雅氏一族是何许人家?竟然敢擅自享用皇上的贡品。
清朝的贡品名录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实物贡品,另一类是西洋贡品。
实物贡品:鱼翅,雪蛤膏,八宝豆豉,汉味九九鸭,苦丁茶,化州橘红,皇妃贡柑
竹荪,京塘莲藕,锥栗等等。
西洋贡品:
百套盃一尊、比例尺一个、取方向仪一个、半圆仪一个、垂线平仪一个、罗经一个、日晷一个
千里眼大小四个、眼镜六副、规矩二套、景物图画十幅、容镜一个、珐琅戒指一个、珐琅片二个
银星玳瑁筒一对、花磁盒一个、花银盒一个、西香一匣、火漆十六条、小剪一套
罗斯玛立诺露二瓶、避风巴尔撒木香六盒、巴西弟辣四瓶、鼻烟六瓶
此外,崇德二年(1637年)还定下了每年贡品的内容,包括黄金、白金、苎布、各色棉紬、龙纹席、花席、鹿皮、水獭皮、豹皮、青黍皮、佩刀、大小纸、米等。
除了本土进贡,各地将军,巡抚,总督。每年,分时令,分季季节进贡当地的丝绸,特产,水果,黄金,白银。
清朝各地进贡的来源主要包括
以下几个方面:
东北地区的特殊朝贡形式:“贡貂赏乌林”。清朝初期,对东北地区的少数民族实行招抚政策,要求他们每年定期朝贡。具体做法是,这些边民部落的首领向朝廷进献貂皮,朝廷则赏赐给他们锦缎、成衣、布匹、棉花等。这种交流以物易物,加强了清王朝对边疆地区的统治1。
围场:清朝在东北设立了4处围场,主要用于驻防八旗官兵演习骑射、大清皇帝巡视行围,同时也是采捕贡品的基地。这些围场严禁旗民等潜入伐木、开垦、采集和捕猎,以确保贡品的数量和质量。
其他地区的进贡:除了东北地区,其他地区也有向清朝进贡的记录。例如,鄂伦春族很早就向清王朝纳贡,光绪五年(1879年)进贡貂皮637张,得银1020两。这表明,进贡不仅限于东北地区,也是多地区的一种传统。
不仅如此,清朝各地进贡的来源主要是通过特定的朝贡制度和围场采集,以及与其他地区的贸易活动。这些进贡不仅体现了清朝与各地区之间的经济交流,也加强了大清中央政权对边疆地区的控制和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