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十一女。其母为温僖贵妃钮枯禄氏,与十阿哥胤䄉同母。康熙二十四年(1685)九月二十七日生,康熙二十五年(1686)五月即殇。
康熙第十二女。其母为德妃乌雅氏,即孝恭仁皇后,与七女、九女同母。康熙二十五年(1686)闰四月二十四日生。康熙三十六年(1697)二月卒,时年十二岁。
康熙十三女。其母为庶妃章佳氏,即敬敏皇贵妃,与十三阿哥胤祥、十五女同母。康熙二十六年(1687) 十一月二十七日生。
康熙四十五年(1706)20岁时受封为和硕温恪公主。
是年嫁与博尔济吉持氏蒙古翁牛特部杜凌郡王仓津。仓津是蒙古翁牛持部札萨克多罗杜凌郡王毕里哀达赍次子,初名班第,赐名仓津。康熙三十二年(1693)袭封郡王。
雍正五年(1727)以擅请准噶尔使入藏熬茶夺沦罪削职。康熙四十八年(1709)六月公主去世,时年23岁。
康熙第十四女。其母为贵人袁氏。康熙二十八年(1689)十二月初七日生。
康熙四十五年(1706)18岁时受封为和硕悫靖公主。是年嫁与散秩大臣一等男孙承运。孙承运系振武将军甘肃提督孙思克之子。
康熙三十九年(1700)袭父遗爵,封为一等男,康熙五十八年(1719)卒。乾隆元年(1736)公主去世,时年四十八岁。
康熙第十五女。其母为庶妃章佳氏,即敬敏皇贵妃,与十三女同母,康熙三十年(1691)正月初六日生,受封为和硕敦恪公主。
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18岁时嫁与蒙古科尔沁部博尔济吉持氏台吉多尔济。
多尔济于康熙五十八年(17l9)因罪革额驸,仍给台吉品级。康熙五十九年(1720)去世。康熙四十八年(1709)公主去世,时年十九岁。
剩下的第十六女到二十女都是早殇或夭折。
固伦恪靖公主,也称为“河蚌公主”,河蚌在满族语言中,就是“参政、议事”的意思。
康熙时期,这位公主不仅可以参政、甚至可以行使太子的监国之权。
年仅十九岁的恪靖公主,嫁给了漠北蒙古的郡王敦多布多尔济。
初次深入的交往,康熙一方面不太信任漠北,于是给予公主特权,赐公主居住在归化城,也就是今天的内蒙古呼和浩特市。
公主府在以后,康熙征讨蒙古的过程中,曾经三次迁移,可不管到哪里,都没有改变她的地位。
康熙征讨完蒙古之后,所有的漠南、漠北,全部由“河蚌公主”管辖。
恪靖公主的府邸,就是大清在蒙古地区的另一个行政地,可以说是一个国中之国,它不归封疆大隶的管辖、也不受蒙古归化的大将军管理,甚至各个地方的官员,还要定期的到公主府内,向公主行礼跪安。
恪靖公主在蒙古的权力,已经超脱了联姻的本质,也超脱了家族事务的范畴。
康熙四十八年,公主亲自制定了《喀尔喀三旗大法规》,这也是经过康熙批准的,可是公主在蒙古的影响力,以及在康熙心中的地位,可见不一般。
公主下嫁给喀尔喀部落之后,这个盟国部落内部再也没有出现内讧,与大清再也没有任何纷争。
与此同时,漠北于大清通力合作,把矛头全部指向了漠西的噶尔丹。
即使到了雍正时期,喀尔喀分成四个部落。也全部依附于清朝,构成了清朝大统一的版图,促进了蒙古与中原的文化交流。
相比其他嫁到蒙古的公主,恪靖公主的联姻是起到作用最大的一个,作为一大清的公主,下嫁到蒙古,把自己的人生幸福,作为大清和蒙古两个关系的纽带。
康熙思虑了好久,关于班第还是要多看看再说,万一又是个不好的怎么办。
生为皇家公主,联姻就是公主的职责,可他也没有想让他女儿去送死。
直接一步到位,到坟墓。
这种事情他可干不出来。
对于明天接见翁牛特右翼旗的王公,(仓津阿玛)毕里衮达赉郡王,(仓津叔父)鄂齐尔 等人。康熙就头疼。
联姻是大事,但这人选,班第(仓津)才九岁多,(雍正十年去世,三十二岁卒。史实上公主和仓津年龄差了好大,快十一岁了,康熙四十五年七月,温恪公主下嫁,温恪公主正值二十岁,康熙四十八年,温恪公主因生双胞胎女儿难产,不治而亡,温恪公主二十三岁逝。康熙五十五年九月,仓津还续娶了裕亲王福全的第六女,仓津才十八岁。)
温恪已经二十岁,年长班第十岁多一点点,怎么觉得都不靠谱。
半大小子娶他女儿,怎么觉得都是他亏了。
康熙想后悔了。这不还是个小屁孩吗?怎么能负得起一个家庭责任呢?
这不是把他女儿往火坑里推进去吗!啊!不行,不行。康熙突然觉得自己发布的圣旨也是一件蠢事的时候。
他能够八岁登基,那是因为他的身后有许多人的支持,扶政上位。
背后离不开孝庄,保成额娘,赫舍里氏一族,钮钴禄氏一族,等等,他们的支持。
可班第(这里就选定还没有改名字的时间,因为私设要换一个人选,等康熙决定了再改名仓津),康熙突然感觉接受不了了。说的不好听一点,他的温恪要是再大上几岁都可以当他额娘了。
康熙已经再后悔了,明日召老大,老三,老四,老七,还有十三起商量商量吧。
仓津这个人选实在是不妥。
虽然是联姻,但是也是温恪的人生重要大事。确实需要好好的考虑,再考虑一下了。
嗯,班第不行的话,可以再换一个人选。
毕里衮达赉郡王,应该不止,只生了班第一个儿子。
他得好好再选一选吧。
康熙摸着自己的胡子,感觉这几天都愁的又白了几根了。
对于翁牛特右翼旗的联姻,是必要的,但是人选名单,在这个范围内找一个好男儿,应该简单许多,不是一个好男儿,就配不上他的温恪。
康熙叫来了梁九功,让他去收集一下。翁牛特右翼旗内,身心都洁身自好,又有本事的男子的情况,家中还要富裕些。
梁九功。听完都懵了,看万岁爷又是在搞什么。这联姻的人选不是已经选好了吗?
万岁爷的意思是要再换一个?
这恐怕快来不及了吧,明天就要接见班第的父母,亲人了。
梁九功虽然一头雾水,搞不懂自家万岁爷的心思。
作为大清的第一打工人,万岁爷说啥就是啥,他照干就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