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是打一乐器便是瑟。还有一个谜底是“相思”二字。”
余晚不大不小的声音落在众人的耳畔。
众人皆是不解,这以往的举人秀才都没有猜出来的谜底会是这么简单?
纷纷七嘴八舌地议论着。
“怎么可能?”
“那你倒是说说啊?”
“不可能是乐器罢?”
余晚往前踏出了几步。
缓缓地解释着:“琴瑟和鸣,源于《诗经》中的《小雅·棠棣》:“妻子好合,如鼓琴瑟。”“
“原意用琴和瑟两种乐器来比喻夫妻间情投意合、志趣相投的关系,就像是琴和瑟共同合作演奏出乐章一样,和谐而融洽。”
“” 《诗经》中的诗句“窈窕淑女,琴瑟友之。琴有七根弦,而瑟是二十五根弦。锦瑟无端五十弦,弦断即是五十根。李义山的夫人于他去世前的七年逝世。琴在瑟弦断矣。”
“深知身在情长在,怅望江头江水声。”
情思常在,可他夫人命不久矣。
”荷叶生时春恨生,荷叶枯时秋恨成。”
李义山“春恨生”,“秋恨成”又怎会不痛心。
仕途一片茫然、未能稳定,还要连累妻子。无法给她安稳的生活,不能陪伴在身边守护,心中充满了自责与愧疚。
更是遗憾和惋惜。
”此情可待成追忆 ,只是当时已惘然。”
妻子的离世是他一生的潮湿,而非只是一时的下雨。
又对上他的那首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情字难解本无题,相思更是虚无缥缈的。
仕途上不能有建树,又值党派相争被排挤。
身无银钱,生计都成了麻烦。
这才与王晏媄分别,奔波求生计。
余晚知道的只有这么多,哪有什么隐晦难解。
说得直白一点,这些诗就是李义山对王晏媄未说完的情投意合,道不完相思结。
李义山的诗,除了仕途不顺遂便是与妻子恩爱,思亡妻的诗颇多。
众人议论纷纷扬扬,亦觉得余晚是在诡辩之说。
忽然一个鹤发童颜的老头抓着余晚打破砂锅问到底。
“你说它的谜底是相思?”
究其一生都没有想明白的人,忽然被点了清醒。
余晚被抓得疼,惊呼一声往后退着。
雍正见即立马上前去护着余晚,拥进怀里。
像是老母鸡护着小鸡崽似的。
眼神凶狠得要“刑”直视着这古怪的老头。
江秋生穷尽一生未解亡妻的秘密。
如今便是知道了。
他识字不多,更是读遍了天下书。
都未曾想到,一切要回到本质。
原来她念着从来不是什么少年郎。
他始终都是觉得妻子不爱她,予她一生。
他不过是普通人,只悔不当初不能懂她之意。
琴瑟和鸣 ,鹣鲽情深。
无琴瑟弦必断,所以李义山一生终悔所念的是没有能力留住王晏媄。
雍正言辞厉道: “无瑟琴难鸣,缺一不可。李义山写得再隐晦难涩,这居多诗集里除了他的仕途不遂,除了他的夫人还能写诗给谁?”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早已警告世人,珍惜怜取眼前人莫要后悔才知方时好。
众人猜来猜去都是忘了,前人写诗留词是为了什么。
不都是为了抒发情感,直抒胸臆吗?
骂完老头的雍正,赶紧小心翼翼地检查着余晚的手腕有没有被抓伤。
心里又气又急。
气的是自己允过她,绝不会让她受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