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晃三年,如白马过隙。
余晚的书院——观复书院:取自《道德经》第十六章“万物并作,吾以观复”。
观复书院走出去的举人,秀才数不胜数。
最近更是出了一名状元郎——孔行安。
除此之外,观复书院分北苑和南苑。
北苑为男院,南苑则为女院。
一视同仁,所有的教学内容都是经过余晚的手,余晚确定的内容才允许教授。
收费标准,严苛又随意散漫。
就是当地的人,也看不懂这观复书院的大掌柜的是怎么想的。
孔毓珣辞行前和余晚叙旧说了好多一番感谢的话。
“此番回京述职,是行安中了状元之喜。还是要多亏你对行安的教导了。”
孔毓珣对余晚越来越是佩服了。
余晚拍拍宝儿的屁股,让她去后头待着玩。
仍然是一副淡漠无常的模样, “大人说笑了,妾身也没有帮上什么忙。书院是教人育才的地方,学得如何都是他自己的本事。与妾身没有什么影响。”
“大人此去回京,劳烦大人多注意身体才是。如今岭南在大人的治理之下,这些都是大人回京述职报告的功绩。大人定要好好的才是。”
关心之意,切莫注意身体。
出自对孔毓珣这般的清正廉洁奉公的好官的敬佩。
不免笑了笑,这些功绩大半都是有她的功劳所在。
他于理于心,也不会居占功劳。
感慨着:“于卿,你还真是…… ”
“说来说去,都是你的功劳怎么就成了老夫的了。老夫回京后必定向皇上替你讨赏才是。谁说女子不如男,于卿一人可顶千万人啊。”
余晚听这些都听腻了。
无奈道着:“大人太高看妾身了才是,妾身不过是平平无奇之人罢了。还望大人莫要将妾身牵扯于其中,妾身不喜京城。”
转而告知着,看着在玩闹的两个孩子。
老爷子一点就明,试探问着:“可是与宝儿,团团的阿爹有关吗?”
或许于卿的前夫是京城人士,再或者是朝廷的某一个官员。
看余晚不想牵扯的模样,像是为了孩子。
只是这两个孩子,老爷子越看越觉得莫名的熟悉之感。
只是不知道在哪里看过,尤其是宝儿的凤眸长得似乎与紫禁城的那位如出一辙。
或许是皇家之人?
余晚沉默不语一会儿,抬头望着两个孩子嬉笑打闹着。
“大人,妾身有两个孩子傍身在侧已是大幸。不想再回那了,大人深知侯府宫门之事。劳烦大人替妾身保密宝儿,团团的身世。”
一番下来,孔毓珣倒是明白了。
后院里的那些脏臜事,哪有不知道的。
叹气道:“于卿,这事老夫替你做主便是。你若是小白来日两个孩子身份来历不明也不用惧。大不了老夫认了你作孙女,宝儿和团子就是老夫的重孙了。 ”
早就恨不得两个古灵精怪的孩子作重孙。
他可不指望,行安那蠢笨如猪的孙子生个孩子了。
还不如直接认了余晚,直接获得一步登天两个重孙。
团子看自家娘亲和孔太爷爷聊的欢喜跑过去揪着白胡子不放。
“太爷爷……团团要抱。”
“好好好……太爷爷抱。”
老爷子笑得眯着的眼睛都看不见了。
抱着怀里敦实的肉团子,喜笑颜开转而看着余晚,“于卿就当全了老夫的心愿罢?”
装着可怜道:“老夫这还没有过天伦之乐呢?”
宝儿耳朵精得很,小腿倒腾着跑向老爷子。
有太爷爷的大腿抱,不抱白不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