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臣妾不敢欺瞒皇额娘。"宜妃低眉顺目,语气却添了几分委屈,"璇妃未有皇嗣便已封妃,若来日璇妃诞下皇子,万岁爷岂不是要……"
太后眸光一沉,打断了她的话:"好了,哀家知道了。"
她缓缓起身,走到窗前,望着庭院里盛开的牡丹,淡淡道:"皇帝今日上大早朝,时间久一些你去传哀家的懿旨,召璇妃来慈宁宫一趟。"
宜妃眼中闪过一丝得逞的笑意,福身道:"臣妾遵旨。"
年世兰接到太后懿旨时,正在景仁宫用早膳。
"太后召见?"她放下筷子,指尖微微收紧。
扶荷低声道:"娘娘,宜妃一早去了慈宁宫,怕是……"
年世兰眸色微冷,但很快恢复如常。她起身,理了理衣襟,淡淡道:"备轿,本宫这就去给太后请安。"
一路上,年世兰心中思绪翻涌。
太后素来深居简出,极少插手后宫之事,今日突然召见,必是宜妃从中作梗。
她必须谨慎应对,否则稍有不慎,便会落人口实。
轿子停在慈宁宫外,年世兰深吸一口气,扶着颂芝的手缓步走入。
太后抬眸,打量着跪在殿中的年世兰。
眼前的女子一身素雅的藕荷色旗装,发间只簪了一支白玉兰花簪,妆容清淡,举止端庄,全然不似传闻中那般妖娆妩媚。
"起来吧。"太后淡淡道。
年世兰谢恩起身,垂首而立,姿态恭敬。
太后示意她坐下,缓缓开口:"哀家听闻,皇帝近来对你颇为宠爱。"
年世兰心头一跳,面上却不显,温声道:"万岁爷仁厚,待后宫姐妹皆宽和,臣妾不过是沾了皇恩罢了。"
太后眸光微动,似笑非笑:"未有子嗣便封妃,这恩宠可不一般。"
年世兰指尖微蜷,低眉顺目道:"臣妾惶恐,万岁爷厚爱,臣妾唯有尽心侍奉,不敢恃宠生骄。"
太后盯着她看了片刻,忽然话锋一转:"你家中可有姐妹?"
年世兰一怔,随即答道:"回太后,臣妾有两个兄长,还有一个妹妹。"
太后点点头,又问:"平日喜欢做些什么?"
"臣妾闲时喜欢抄经、绣花,偶尔也读些诗书。"
太后眼中闪过一丝讶异:"你识字?"
年世兰微微一笑:"家父曾出仕,自幼请了先生教导,略通文墨。"
太后的神色缓和了几分。
她原以为年世兰不过是凭美色获宠,如今看来,倒是个知书达理的。
太后端起茶盏,轻抿一口,忽然问道:"皇帝待你如何?"
年世兰睫毛轻颤,斟酌着答道:"万岁爷待臣妾极好,但臣妾深知身份,不敢逾越。"
太后放下茶盏,意味深长道:"皇帝性子冷,能得他如此对待,是你的福气。"
年世兰垂眸:"臣妾明白。"
太后看着她恭顺的模样,忽然想到,若她生下皇子,以康熙对她的宠爱,怕是真要封个贵妃以示嘉奖。
到那时,后宫格局必将大变。
她沉吟片刻,道:"你如今有孕在身,要好生养着,缺什么尽管跟内务府说。"
年世兰心中一松,知道太后这一关算是过了,连忙谢恩:"多谢太后关怀。"
太后摆摆手:"好了,哀家乏了,你退下吧。"
年世兰恭敬地福身告退。
走出慈宁宫,年世兰长舒一口气,后背已沁出一层薄汗。
颂芝小声道:"娘娘,太后没有为难您吧?"
年世兰摇摇头,低声道:"太后虽威严,但并非不讲理之人。"
她回头看了眼慈宁宫巍峨的殿宇,眸中闪过一丝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