挂了电话,小唐借口见客户,提前半小时就出了27号。
到了鲜得来排骨年糕,卫辰已经坐着等她了。
特意嘱咐老板娘给小唐那份多加了一份排骨。
小唐开心的坐下就开始吃,香的根本停不下来。
“哎,侬说说这个玲子表弟,咋个回事嘛。”
小唐吃了一会,有些饱了,一边啃着最后几块排骨,一边嘟囔着。
卫辰递过去一张纸巾,笑着指了指她的嘴角。
“玲子表弟如果真的想做,就给他做去。”
“反正他后面总要参与进来的,之前也跟阿遥聊过的。”
小唐擦了擦嘴角的肉沫,给了卫辰一个白眼。
“侬说的轻巧,不还得验资嘛。谁知道他的机器合不合格嘞?”
“再说了。”
“他要是生产的话,侬那边怎么办?”
“现在加南大那边就要了五万单哎,后面还不知道有没有的谱。”
“他要是分走了,侬那厂子单子还够吗?”
卫辰这才明白,原来关键点在这,笑了起来。
“没关系的,后面的单子做不完的,而且本来我也准备要继续扩建了。”
“第二批二十万件也只是探路,之后顺利的话,北美市场那边我预期是两百万件。”
“国内上市时间大概月底之前,今年冬天预计是三百万件。”
“玲子表弟那边的机器,我可以让高老板那边派人去帮忙调试。”
“总归以后要一起做,格局要大一点。”
小唐听完排骨啪嗒掉在了桌上。
“多少?!”
“北美两百万件?国内三百万件?”
“侬是不是刚才我没来,偷偷喝老酒了啊?”
“说什么胡话哎?”
“侬品牌还没上市,就这么大口气的嘛!”
“整个沪城才多少人啊,侬就要卖三百万件?”
“侬这么大口气,我都不敢和金科说了。”
“我怕她把我撵出去27号,说我嘴里都是洋花花。”
卫辰笑眯眯的夹了块软糯糯的年糕,放到小唐碗里。
“你放心好了,我自有安排,我坑谁也不能坑你啊。”
“而且我没说是沪城的销量啊,全国这么多人呢。”
“沪城并不是羽绒服的主要销售市场,你也知道的。”
“北方城市市场更大。”
“但是沪城的潮流效应更强。”
“所以,沪城对于波士登来说,只是国内的一个起点。”
小唐拿起筷子戳了戳碗里年糕,似乎没太有心情继续吃,白了他一眼。
“好啦好啦,都听侬的。”
“搞不懂侬哪来这么大底气。加南大那边的单子到现在也不知道市场销售怎么样。”
“我现在算是跟你绑在一条船上了。”
“我下午回去就跟金科讲。尽快安排验资。”
说到这,小唐又好奇宝宝一样抬头盯着卫辰。
“说起这个,我问侬,侬是咋能搞到加南大的关系嘞?”
“这么老远,从来没听说侬有亲戚在那边啊。”
“还有霓虹那边的,侬是咋能做到的嘛?”
卫辰起身把账结了,拿了两瓶百事可乐,笑着打开递了过去。
“谁还不能有点秘密嘞?”
“你就当我是机器猫好了,哈哈哈。”
说完就走了出去。
小唐嘴一瘪,眼睛一转,忽然又想到什么,眉开眼笑的追了出去。
“喂,阿辰,侬关系这么广,最新的beyond卡带侬还能搞到不?”
“听说他们又出新专辑了。”
卫辰拧了拧把,发动了摩托,转头看向小唐,笑呵呵的拍了拍后座。
“没问题,很快你就能见到了。”
听到这句话,小唐一下高兴起来,眼睛笑成了月牙,快走几步上了摩托。
“哈哈哈,走嘞,摩托祥子!~”
……
27号,纺织品科。
小唐满面春风的拿着两份纸包的“老香斋”点心进了办公室。
把其中一包往桌上一放。
“梅萍,刚出炉的蝴蝶酥和沙琪玛,侬给大家分分。”
正在伏案写材料的梅萍,抬头看见,勉强点点头。
“小唐,侬又签单啦?心情噶好啊”
小唐笑嘻嘻的摇了摇头。
“没有啦,就是跟朋友吃了个饭。”
说完探头往里间看了看。
“我师父咋回事嘞?啥事情皱着眉头啊?”
梅萍拿起糕点羡慕的看了看又放下。
听到小唐询问,摇了摇头。
“不晓得,中午都没吃饭,一直在看材料。”
小唐没说话,点了点头。
拿着一包糕点,轻轻的敲了敲门。
“进来。”
进了屋,反手关上门。
小唐把糕点放在桌上。
笑嘻嘻的凑了过去。
“师父,怎么了嘛?”
金科没抬头,轻瞥了她一眼,随手将材料放下,面上不动声色。
“最近又有两个品牌拿到了单子,过来跟我要指标。”
“指标本来是够的,但是你和阿遥上次说的要留给波士登二十万件指标。”
“如果能顺利拿到单子,那没问题。”
“但是现在波士登国内还不打算上市,加南大那边具体市场如何也不清楚。”
“我甚至都有些担心这第一批的尾款问题了。”
“加南大的单子咱们做的很少,尤其是这种羽绒服类的出口。”
“这一次能给你们指标,也是为了响应上面丰富出口品类,增多贸易关系的号召,是有特批的成分在。”
“你们这边最好能尽快调研出销售数据和下一步计划。”
“包括外商那边下一批订单的把握程度,到底有几分。”
“我不希望到时候纺织品科因为贪功成了笑话。”
说完这些话,金科喝了口茶,眼神继续盯着那材料。
想了一中午,她心里确实有些担忧。
外商主动找上门来,指名道姓订购一个还未上市的品牌。
这种事情在27号之前从来没发生过。
如果不是因为生产厂家资质完全达标,品牌也是按流程注册。
她甚至都不相信有这么个牌子,之前沪城只听说过双羽羽绒服。
而双羽羽绒服的质量和设计,说实话,很难达到出海的标准。
当时看到这单合同的时候,她确实很疑惑。
一个没上市的品牌到底是怎么获得国外客户的?
尤其是她拿到了最新款的样品,更是惊讶万分。
这种亮面漆皮的外层材料,常见于轻便挎包。
用来做衣服还是头一回。至少沪城是没有的。
外商代表当时直接拿了定金和合同过来。
这一举动也引起了27号领导的重视。
毕竟跟加南大的纺织品贸易是今年刚刚起步的。
每一单对他们来说都很重要。
北美市场是现在最有吸引力的市场。
这次更是直接品牌出海。
相比起以前的三来一补订单、纯粹的劳力代工,品牌出海的含金量太高了。
这个品牌如果真的能在国际上有一定的销量。
哪怕一年只有几万件,那也是有重要意义的。
她这几天事情忙的差不多了,回头又想起这件事。
总觉得蹊跷,担心这里面有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