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铁抹了把脸上的雨水,神秘兮兮地凑过来,“听说……你在跟那位仙子学认字?”
他眼睛亮晶晶的,“能不能……带上我?”说着献宝似的举起油纸包,“我带了见面礼!”
二愣子还没来得及回答,西屋的竹帘被一只素白的手掀起。
芙蕖站在檐下,目光落在张铁怀中散发着香气的油纸包上。
半年相处,她已经学会辨认这个位面凡人食物的气味。
这种用芝麻和蜂蜜做的饼,在五里沟算是稀罕物。
“进来吧。”
她转身时衣袂轻扬,带起一阵若有若无的莲香。
张铁激动得差点被门槛绊倒,还是二愣子眼疾手快扶住了他。
两个少年挤在西屋的小木凳上,看着芙蕖指尖凝聚灵光,在空中勾勒出一个个发光的文字。
“这是‘山’……”芙蕖的声音不疾不徐,“五里沟背靠的那座青山。”
张铁胖乎乎的手指跟着在空中比划,嘴里念念有词。
窗外的雨声渐渐小了,阳光透过云层,照在三个认真书写的身影上。
……
夏至那天,韩家的院子里格外热闹。
芙蕖坐在老槐树下的石凳上,面前整整齐齐站着十几个五里沟的孩子。
最大的不过十二三岁,最小的才刚会走路,被姐姐牵着手站在最后。
二愣子挺直腰板站在最前排,手里捧着一卷自己抄写的《千字文》。
半年过去,他粗糙的手指已经能稳稳握住毛笔,写出的字虽不似芙蕖那般行云流水,却也方正有力。
“今日考校。”
芙蕖轻拂衣袖,一片槐叶飘落,在空中化作数十个发光的文字。
孩子们仰着头,七嘴八舌地认读起来。
“是‘云腾致雨’!”
“后面是‘露结为霜’!”
“我认得那个‘金’字!”
树荫下笑声阵阵,连路过的大人们都忍不住驻足观望。
谁曾想五里沟这样的穷乡僻壤,有朝一日能传出朗朗读书声?
芙蕖的目光扫过一张张兴奋的小脸,最后落在二愣子身上。
这个曾经连自己名字都不会写的少年,如今已经能通读她带来的典籍。
在他黝黑的脸庞上,那双眼睛闪烁着求知若渴的光芒,与半年前那个连灵石都不识的樵夫判若两人。
暮色渐浓时,孩子们依依不舍地散去。
韩小妹拉着张铁的衣角,非要他听完今天新学的故事才肯放他回家。
二愣子正弯腰拾起散落的书本,粗糙的指尖抚过那些被孩子们摩挲得发亮的边缘。
忽然,他听见芙蕖的声音轻轻飘来,“可想学更多?”
他猛地直起身子,诸多书本“哗啦”一声从怀中滑落。
芙蕖就站在三步之外,素白的衣袍被晚风轻轻拂动,指尖凝聚着一缕他从未见过的明亮灵光。
那光芒不似平日教学时的温和,而是如同淬炼过的星辰,在她深不见底的眼眸中投下细碎的光斑。
“不只是认字。”芙蕖的声音很轻,却像重锤般敲在二愣子心上。她红唇微启,“你想不想……”
“轰隆!”
一声闷雷毫无征兆地炸响,惊得槐树上的麻雀四散飞逃。
作者有话说感谢读者宝贝们的收藏、点赞、打卡、评论、花花、金币、会员,爱你们,比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