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别乱插手,你就这么一个女儿,她什么性子,不能倔过她?”
玉母最后警告:“你可别到时候,让女儿变成三弟那样”,这些年她也看明白了,玉家的人都有痴性,对于情可是再执拗不过了。
玉父听到这,忆起自家的往事,想起至今走不出的三弟一怔,长长叹息了一声。
说起三弟的事,也是一桩孽缘啊。
玉家从前也是钟鸣鼎食之家,祖上也曾有过青史留名的人物,他们兄弟三人幼时丧父,少时丧母,磕磕绊绊地在族人庇佑下长大,也曾一时名动江南。
少时明月别惊雀,清风朗月夜半鸣。
二十年前,江南玉家的大公子,玉長羡。
聪颖过人,才学出众,立志追寻先祖脚步,出仕入仕,准备大展宏图,却最终折戟沉沙,铩羽而归。
在那种地方,他做不到同流合污,也做不到避而不闻不见,清高自傲的玉大公子怎么能接受这样的结局,最终壮志难酬,失望的归于山林。
而玉家的三公子,玉淡竹,从小就有逸群之才,生的副美如冠玉的样貌,风华绝代,在昔年游历天下时遇见挚爱,可惜爱人国灭,从此与爱人阴阳相隔,一生困于情爱,这其中的爱恨纠葛,也是件理不清的事。
少时,在玉家三个孩子里,玉父,玉退之,在惊才绝艳的兄弟们衬托下,可以说是对比的“平平无奇”。
谁能想得到经年之后,一个少时疏狂,高举鸿鹄之志的少年,后半生却隐居山林。玉家最风华绝代的三公子,竟困于情爱,半生自苦。
反而温润敦厚,外人眼中“不如”他们的人,妻儿双全,也算得上圆满了,这世间的事,谁能说得清呢。
玉父回忆往昔,沉默半响,开口:“是我着相了,我只能为衡儿扫清障碍,哪能让她按我的意愿做呢”。
“你知道就好,你现在就算反对衡儿,她也不会听你的”,玉母见他想通,满意的笑了,儿孙自有儿孙福,插手太多,落得满腔埋怨的事,她昔日未出阁时,在京城的内宅里见多了。
自己肚子里出来的孩子,性子什么样自己知道,平日里看着温温和和,其实骨子里那叫一个倔啊,玉母想到自己的女儿小时候,那叫一个不撞南山不回头啊,只是大了后,极少有她能看在眼里的人……
她养成的女儿啊,只看往后的日子了,再怎么样她也能护住女儿,难怪人常说,养儿九十九常怀百岁忧,现如今我儿还未离开眼前,做母亲的却百忧感其心呐。
不过玉母心里琢磨着,怎么让李相夷把门派搬过来,住到江南来。
……….
见完父母后,李相夷在江南小住了几日,便彻底笼络住了玉母,便是玉父也待他温和了许多,他试探的问起亲事,玉父虽然没有松口,但也让他先准备着。
待四顾门的书信传来,他便匆匆离去,江湖又有大事发生,他要赶去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