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觉写的乱乱的的,现在重新梳理一下。
“月见山”因为某种原因从未来来到现在,“月见山”“零”“体外人格”三者冲撞,力量过载引发爆炸,那场爆炸导致磁场混乱,电子数据裹挟“月见山”到了“真田”高中的时候,简称“月”。
“月”在那场算计中参了一笔,把其他人脱离出去后就陷入了沉眠。
于是,就那一刹那的交错,本应该是未来的“月见山”变成了“过去”的“月”,而真田则是认为,一直是“月”,其他人也误认为是“人格分裂”。
就这样,一个知晓未来的种子意外的被掩埋了下来。
“月”与“真田”两个人格在电流中溃散与“体外人格”(吴旗安装的可控制人格)相融分裂成了现在的“月见山”与“零”。
两者都拥有电子人格的能力,因此精通一切电子产品。
不同的是,“真田”作为主人格操控了“两者”的“记忆”和“情感”。
“月见山”融合了大部分“电子人格”,知晓过去、未来的记忆,在实验室中的记忆则是缺了一部分,是那种及其痛苦的无法承受的那种。感情则是正向的感情。
“零”则是由“真田”大部分组成,有着所有的负面感情(包括自身在承受不住时产生的感情和想法)和痛苦的记忆(没有未来的)。
也就是说两个“人格”,在各种技能上知道的是差不多的,当然,月见山会更强一点(尤其是电子产品方面),而在各种计划算计上,零则是主要者,同样,也是情绪消极暴虐的那一个。
也就是说,如果两个人格必须要毁掉一个的话,“零”是不应该存在的。
这也是“真田”本人的想法,在无数次的情感记忆传输实验中,真田是怎么保持清醒的呢?
一是“月”下的那个催眠暗示作为保障让真田能在意识模糊时想起他是谁,另一个就是真田自己给自己下的暗示:我是没有感情的人,遗忘掉感情,埋葬感情,这样,只是单纯的了解记忆的话,就可以当做一场电影来看。
不得不说,这真是一个馊主意,情感是不会消失的,再加上真田本就拥有超人的共情能力,给自己下心里暗示,强行忽视心理感受,压抑生理情绪,把那些感情压在了心底,这样就如同在火山口堵石头,不知道等到哪天就会彻底喷发。
而真田因为实验特殊的原因,几乎是常年被束缚,常年被强迫,在如此压抑的环境中,感情也得不到释放,心理问题几乎是必得的。
也许是周身太过痛苦,真田逐渐的在实验中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封闭内心,在压住情感的同时,心无杂念,保持高度的理性,在一步步布局中将他们所有人都带出去。
联合所有人的要求,把他们带出去,毁掉研究所,为此在所不惜。
那些因意外失去的活波面孔,一块一块像巨石压在心底,几乎没有人不会崩溃,更真田却从来没有表现出来过,有人觉得冷血,也有人觉得是心理强大。
而那些经常跟真田一起的人,却能感觉到真田的紧绷,特别是观月初,他感觉,真田快要把自己的人性磨没了……
月见山也知晓零的状态,经常交替出现,零负责布局,月见山负责打好同盟关系,随着被送出去的人越来越多,大家也越来越有信心,最终,一场爆炸打开了研究所的大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