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的太原,午间的阳光仍带着夏日的热烈,而早晚却已透出丝丝凉意,温差之间,仿佛一日之内穿越了两个季节。
馨瑶自从妹妹馨怡踏上了前往英国的旅程,便仿佛失了魂魄,常常陷入沉思。
唐诗诗轻声探问,声音柔和如晨间微风:“馨瑶姐,怎么了?”诗玉深知姐妹情深,便在一旁解释:“她们姐妹俩从小到大形影不离,如今馨怡这一走,馨瑶姐难免会觉得心里空落落的。”
馨瑶转过身来,目光似乎在追寻着远方的妹妹,她好奇地问:“你们说,现在伦敦的时间是几点?”唐诗玉思索片刻,答道:“这会儿咱们这儿是正午时分,伦敦那边应该是清晨五点。是不是又想馨怡了?”
馨瑶柔声回答,语气中满是姐妹间的牵挂:“是啊,毕竟我们是双胞胎,分开之后,总会情不自禁地想念对方。”
唐诗诗闻言,贴心地安慰道:这只是人生要经历的的一部分,每个人都要经历分别的。
“真的?馨瑶疑惑的问了一句”
唐诗玉说:是啊!难不成你以后结婚还要带着妹妹吗?结婚生子后,也要面临分别的。
馨瑶点点头。
她拿出手机给馨怡发去一条微信,在那边可好?
唐诗诗的话让馨瑶心里稍微好受了一些,但分别的忧伤仍旧挥之不去。她看着手机屏幕,期待着馨怡的回复。不久,馨怡的消息弹了出来,带着一丝俏皮:在这边挺好的,不用担心我,姐,你也要照顾好自己哦!
馨瑶读着妹妹的消息,嘴角不自觉地上扬了一点。她回复道:知道了,小丫头,别太贪玩忘了回家的路。
唐诗玉看着馨瑶的表情缓和了些,便提议说:“怎么样,我们去散散步吧?外面天气不错,换换心情。”
馨瑶点了点头,三人一起走出了寝室。微风拂面,阳光和煦,街道两旁的梧桐树随风摇曳,落叶轻轻飘落。馨瑶深吸了一口新鲜空气,感觉心中的郁结慢慢散去。
“人生就是一场旅行,” 唐诗诗边走边说,“我们在不同的站点遇到不同的人,有的会陪你走很长一段路,有的只是匆匆过客。珍惜相遇,释怀别离,这样我们的旅程才会更加丰富多彩。”
馨瑶默默地听着,心中涌起一股暖流。她知道,无论人生的路途多么崎岖,有家人和朋友的陪伴,她永远不会孤单。散步回来后,馨瑶的心情明显好转。她决定给自己的生活也来点新变化,比如开始一个新的爱好或者计划一次小旅行。生活总是充满了无限可能,而每一次分别,都是为了更好的重逢。
好的,我将续写这段话,以下是续写后的内容:
馨瑶感叹道:“真快啊!咱们都大二了呢。”
唐诗玉说:“是啊!咱们也被大一的新生叫为学姐了呢。”
两人走在校园的林荫小道上,周围是充满活力的新生,他们的脸上带着入学的兴奋和好奇。馨瑶和唐诗玉对视一笑,回想起去年这个时候,自己也和他们一样,对大学生活充满期待。
“感觉昨天还在参加新生欢迎会,今天就已经要为新生做准备了。” 馨瑶不禁感慨时光飞逝。
“确实啊,”唐诗玉点头,“不过,做学姐的感觉也不错,不是吗?我们可以给新生们提供帮助,分享我们的经验。”
馨瑶笑了笑,“对,比如告诉他们哪个教室的座位最舒服,哪家食堂的饭菜最美味。”
“还有哪个老师的课最容易过,哪个社团最值得参加。” 唐诗玉接着说道。
“叮一声”馨瑶的手机响了。
馨瑶打开手机看是馨瑶发来的一张图片,图片上面是四个女生,其中就走馨怡她自己。
“姐,这是我寝室的三位中国女生,特别好相处的,除了这里的饭菜不好吃,其它的也都可以了。”
馨瑶回复道:和舍友好好相处,别太担心我和爸爸妈妈,还有大姑二姑她们。
“嗯,知道了,馨怡回复道,姐,我去上课了。”
唐诗玉凑过来问:馨怡给你发信息了?
“嗯,是啊!给我发来的一张图片。”
唐诗诗说:这三个姑娘好漂亮啊!也是中国人吗?
周馨瑶说…是的,都是中国人。
唐诗玉说;那可以啦!可以互相帮助了呢。
馨瑶点头,心中稍感安慰,知道馨怡在异国他乡有室友的陪伴和帮助,让她放心不少。“希望她们能成为好朋友,相互支持。”馨瑶这么想着,又开始思考如何给妹妹们准备些东西,以帮助她们更好地适应国外的生活。
“我们可以给馨怡和她的室友寄些东西,比如一些好吃的中国零食,或者一些实用的生活用品。” 唐诗玉提议道。
“对,还可以写点学习资料,考研究生的时候用得上。” 唐诗诗补充道。
馨瑶觉得这是个好主意,决定晚上寝室后就开始准备。这样不仅可以帮助馨怡和她的新朋友们,也能让自己感觉更接近妹妹。
晚上,馨瑶坐在书桌前,开始认真地整理学习资料和准备邮寄清单。她挑选了一些精致的中国茶叶,馨怡提过那里的茶不合口味;还有几包各种口味的方便面,以备不时之需。她还特意为每位室友准备了一小盒家乡的特产零食,并附上一张贴心的问候卡片。
整理好东西后,馨瑶拍了张照片发给馨怡,告诉她注意查收。馨怡看到消息后非常开心,感激地回复:“谢谢姐姐,你想得太周到了!”
几天后,馨怡和她的室友一起收到了包裹,她们兴奋地围在一起拆开。家乡的味道让她们感到异常亲切,室友们纷纷表示感谢。这个小小的举动,不仅让馨怡感受到了家的温暖,也让她和室友间的关系更加融洽。
周梓言说:馨怡,你姐姐也太好了吧!给你邮寄这么多的东西啊!
馨怡说:是啊!我姐怕我在伦敦吃不惯,所以给我邮寄一些中国的吃的。
张潇艺说:这附近的超市中国的东西少的可怜,都没有什么好吃的,不行,我得让我爸妈给我买点我家里那边吃的。
陈馨说:我也让我父母给我邮寄一点我家那边吃的。
馨怡拿了几包茶叶分给三个人“给你们喝吧!”
张潇艺问:你不留点吗?
馨怡拿出一个罐子,我这里还有。
陈馨烧了一壶开水,四个人各自泡上了茶。
周梓言喝了一口感叹道:我在家里从来不喝茶的,没想到来了伦敦茶叶都变成好东西了。
张潇艺笑着回应:“是啊,有时候离家远了,最想念的就是这些看似平常的小东西。每次喝到家乡的茶,都感觉像是回到了妈妈身边。”
陈馨轻轻点头,眼中闪过一丝温柔,“确实,食物和饮品不仅仅是为了填饱肚子,它们还承载着我们的记忆和情感。每一口都是对家的思念。”
馨怡看着大家,心中涌起一股暖流,她知道,虽然他们身处异国他乡,但这份共同的思念和温暖,让他们之间的距离变得更近了。“其实,我觉得我们在这里也可以创造属于自己的‘家’的味道。我们可以一起做饭,分享彼此家乡的美食,这样即使远离故乡,也能感受到家的温暖。”
周梓言眼睛一亮,“那太好了!我一直想尝尝你们各地的特色菜呢。下次我来做个尝试,做几道我老家的菜给大家尝尝。”
张潇艺兴奋地拍手,“好啊好啊,我等不及了!”
陈馨笑着说:“那我就负责甜品部分吧,我最近学了一些新做法,保证让你们惊喜。”
四人相视一笑,茶香中弥漫着的不仅是茶叶的清香,还有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期待和对彼此的深厚情谊。在这个小小的房间里,他们用简单的食物和真诚的交流,构建了一个属于他们的小小世界。
十月十号,新生大一的医学系上了一次医学课。
馨瑶,唐诗诗,诗玉三人,从医学系大楼出来后,看到有几个大一的新生跑到花园里狂吐不止。
馨瑶停下脚步看了过去。
唐诗玉问:馨瑶,看什么呢?
馨瑶指着在花园那边狂吐的新生,你看,像不像我们刚刚上大一的时候?
唐诗诗和唐诗玉相视而笑,都回忆起了自己大一时的情景。
“记得我们第一次上解剖课,看到那些标本,我差点没晕过去。” 唐诗玉笑着说。
“我也是,” 唐诗诗接着说,“不过好在我们都坚持下来了,现在看到这些也就觉得没什么了。”
馨瑶点头,表示同意。“那时确实挺难过的,不过也正是因为那门课,让我更加确定了要成为一名医生的决心。”
三位学姐看着这些正在经历医学生必经之路的新生,不由得感到一种过来人的骄傲和感慨。他们决定上前给这些新生一些鼓励和建议。
馨瑶走上前,轻声说:“别担心,每个人都会经历这样的时刻,慢慢就会适应的。”
一个看起来特别难受的新生抬起头,脸色苍白地问:“真的吗?你们是怎么做到的?”
唐诗玉笑着回答:“多看几次就好了,而且你们还有我们这些学姐呢,可以随时找我们聊聊。”
唐诗诗也补充道:“对,而且你知道吗?这其实是一个好的开始,说明你已经开始对这些东西产生抗体了,心理上的适应是成为好医生的第一步。”
新生们听了这些话,虽然还是觉得恶心,但心里感觉安慰多了。他们向馨瑶三人表示感谢,慢慢散去,各自去找朋友或者回宿舍休息。
中午食堂的情况是和馨瑶,唐诗玉,唐诗诗上大一的时候一模一样的,大一的医学系统一吃不下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