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回书说到,碧子仙唤那陈淑作大公主,却不料就这一句话便泄露了天机,因此害了陈淑这一世。
原来,那陈淑乃是东海龙神的大公主,性情温淑,掌管着徐州的风雨,保佑着徐州的风调雨顺与百姓安乐,这一守护,便是千年。
直到前世,与伏龙罗汉两情相悦,意欲“一双两好”,却正逢佛道之争,二位神人本属释教,均有济世安民的理想,只是这一句“大公主”却乱了天数,大公主与伏龙终抵不过这天数。
或许,这天机本就要这碧子仙去泄露,为的就是阻止释教入侵,日后伏龙的妻子便是截教中人物,究竟是何人,暂且按下不表。
且说碧子仙传授诸葛孔明剑法、骑射的技艺,孔明本欲与子淑共同求师学艺,怎奈何这碧子仙自知已乱天数,绝不能再传陈淑半分技艺,便言道:“吾所有技艺,均传男不传女,陈淑既是女子,便不能得我亲授。”
陈淑勉强微笑着,幽幽地言道:“好吧,我不学了就是,那我能陪在孔明哥哥身边吗?”
碧子仙言道:“随意,”就对孔明言道:“现在我先传你借法之道。”
孔明问:“师父,何所谓借法之道。”
碧子仙解释道:“所谓借法,就是求道之人,仙术未成,借用道术,以辅本能,只是借法之道,不可擅用。”
天道轮回,借法之道,须以偿还。
这意思是说,出来混,早晚是要还的。将来孔明赤壁借东风、临终七星灯,都是欲以借法之道,然而孔明毕生研习“内政”“军事”“器械”,道术便没有太大进境,也就因此而失败。
人生啊,就跟这阴阳之道一样,既得一物,必失一物,所以诸葛孔明虽然是万里挑一的人杰,然而天数之面前,一人之力,实在还是太过微薄了。
忽忽数日,孔明已掌握了呼风唤雨的入门道术,还在学习剑法。
所谓剑法,就是使剑的心法,剑乃是百兵之君,最是难练,以其有双刃,便等于双刀,有剑尖,便等于枪戟,所以,剑法要有所成,不单单需要“天赋资质”,还需要积累“一生之功”。
以孔明之天才,不过几日,便已掌握剑法之道,而且每次使剑都仿佛有神龙低吟之声,陈淑也为他取得的成就感到十分欣喜。
就这几个月来,孔明与子淑二人一起练习道术,剑法,骑射。但问题来了,碧子仙只把这些技艺单独传授了孔明,那子淑呢?
如果您仔细听了“在下的书”,又具有“江湖智慧”的话,那么,就很容易就明白了这其中的奥秘了。
毕竟这其中的奥秘是什么?且听下回分解。
(啪)
那怎么可能就这样吊您的胃口。
开个小玩笑,且听在下继续道来。
这奥秘便是——
孔明自己讲所学亲传给了子淑。
原来,那孔明极具智慧,听了师父碧子仙的那番话,当时心里就想:“既然子淑不能得师父亲授,那为什么不能得我亲传呢?”暗下里便将这番想法与子淑姑娘商谈了。
子淑大喜,甚至得意忘形地拍着双手,孔明急忙阻止,“嘘,小声些,若是师父知道了,我怕这个法子就不灵了。”
子淑也将柔嫩的手指按在自己的樱唇上,悄声道:“对对对,孔明哥哥,你真聪明。”
唉,世间多有精巧步,聪明反被聪明误,就是孔明这番心巧,扰乱天数,成为二人生离死别的原因之一。
算了,世间本多伤心事,权且珍惜当下时。人生不过一万天,纵使英才如孔明者,也难逃这天数的制裁。
单单表这三个多月,二人共处的百日青春,谈道术,练剑法,习骑射。
您想想,三月桃花,两人一马,双剑合璧,天下无双。自由活动的时候,偷偷纵马上山,去看碧树桃花,去摘青梅,去捕野兔,甚至还有野猪——两人悄悄地埋伏在一起,轻轻地,甚至能听到对方的微微的呼吸,慢慢地,瞄准远处的野猪,两只手稳稳地扶着弓,两只手缓缓地拉着弦,忽然一起松手,一支飞箭疾射出去,正中野猪的头。
您就这样想,两个人靠伏在一起,一动也不能随便动,不然除了会惊走猎物,而且还会直接触碰到对方的身子;两只手稳稳地扶着弓,那是不是必须要紧紧地握着?两只手缓缓地拉着弦,那是不是必须要保持同步的动作?
您就这样想,聪明的早就想到了其他的东西,不聪明的,也想到了别的什么事。
这百日的青春,您想不想要,反正在下是渴望之极,然而,前方还在水深火热的抗战中。
原来,曹操久攻郯县不下,便返回兖州。
毕竟曹操为何退兵,这其中又有什么故事?且听下回分解。
说书人在下——人间逍遥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