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回书说到,《哀》的一个关于谈判的烂俗文人故事。虽然故事不怎么样,但毕竟有人。有人的地方,就有恩怨,就会纷争,甚至会激起战争,而文明之人整出了一套规矩:谈判。
“上兵伐谋”,大抵就是这个意思。
所以,以下,不知是谁布下的一场局。
(即将来的故事发展一,徐州治郡的问题。吾始终坚持现实主义的人物背景原则,与因果量变引发的故事情节原则。另,大部分观点立场采取“星彩她爹”)
陶谦时代,徐州治郡东海,东海治县郯城,与袁术公孙瓒等联盟,与袁绍曹操刘表等斗争。经历一系列斗争,因与主角孔明关系不紧而不提了。
刘备贝推举为徐州之主(记得好像不是徐州牧,通称作徐州之主)后,改治郡为下邳(后来安排张飞镇守在这,贝曹豹等人联盟吕布军偷袭,失去下邳)。
…………………………
在此“中”背景下,吾设定的徐州势力代表如下:
陈登,代表徐州士族,有文化能当官的地主阶层,官的权益。
糜竺,代表徐州豪强,有钱,人多,吏的权益。
刘备,暂时代表士族军阀。
吕布,代表普通军阀。
故事因果:
因为陶谦病死,袁绍集团推选最近的刘备为主。
所以陈登支持。但糜家原本在徐州治郡很强。
所以两家产生冲突,也就发生了“宴席”。
少年孔明求见刘备而不得,为日后“三顾茅庐”作复笔。(复笔,即类比水浒,同一情节,细节不同)
谈判第一局,陈登与糜竺都支持刘备,只是在定郡所时发生分歧,糜竺想要留在原处,而陈登要搬迁,刘备自然支持陈登。所以陈登能量上涨。陈家搬迁
糜竺不服,糜芳绑架陈淑和孔明,(可以有一事)
在刘备等支持下,陈淑与孔明逃出(二人不会死,因为死了就意味着与陈登等彻底翻决裂,所以他们最优解是拿着二人与糜家谈判,只是因被救走而等于失败。)
谈判第二局,治郡已是下邳。时间不知道,就设定为196年。具体情节再定。
诸葛亮故事线,196年随叔父诸葛玄往豫章郡(即今江西省),后流寓荆州。
化身去往徐州199水淹下邳前期,陈淑为保护徐州百姓,化为龙神,此后二人永不相见。
荆州篇开启:成年人的无奈,若是有缘,再具体设定。
…………………………
故事线粗粗地整了一下,不满意,好像情节都没想出来,看着写了不少,其实没什么故事,若有同道中人(少年人的徐州篇,成年人的荆州篇,四五十岁官人的益州篇)都可以把自己的所感所受,所见所闻,所有想要而现实不得的跟小弟聊一下,文学的世界就是用来实现生活中的可欲。
(不见可欲,其心不乱。也不记得源头,只是觉得写得很妙,可欲,就是一切想要的美好。)
总体来说,作为一篇类似“序”的文章,写得并不满意,因为我的水平也就这般。不过,反正呢,喜欢我文字的自然会想哥哥姐姐(最好还是姐姐吧)那般喜爱我的文字,而看不上我的,肯定不在少数,小弟只求去做自己的事,不用在小弟这里浪费时间和言辞,就万谢了。
好了,净说些废话,就不浪费大家的时间和小弟的笔力了,有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