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没少挣,也没少花。
先是买下间几年后要拆迁的院子,又折腾了个摊子,白天卖快餐,晚上做烧烤。
累是累了点,每天看着大笔的现金进账,瞬间活力满满,感觉自己又行了。
此外,清宁给大姐二姐三姐斥巨资买了漂亮衣裳,以感谢大姐夫二姐夫三姐夫的友情支持。
姐姐高兴等于姐夫高兴等于全家高兴。
没毛病。
第一个吃螃蟹的吃的最多也最香。暑假结束时,好些个与清宁的摊子相差无几的摊子拔地而起,不少人干起了烧烤的买卖。
清宁抱着大把的金钱回到上海,考察之后买下处于五楼的两室一厅的商品房。
辛辛苦苦好几年,一朝回到解放前。买完房子,清宁存折里只剩两毛钱,彻底回到解放前。
还好兜里还有两百块,足够她用到下一次稿费结算。
上个学期清宁练笔的一篇中长篇小说出版了,她谁也没说,捂好自己的马甲低调挣钱。
大学毕业后,老家县政府搬迁,买下的院子拆迁,清宁一夜暴富。
她掂量之后,不仅从上海又买了两套房子,还跑去北京买了套小四合院。拆迁款花了个干干净净。
大姐二姐数落清宁白花钱,三姐和何家欢却觉得清宁做得对。
改革开放之后,欧阳宝看一个夏天清宁净赚不少钱,与和何家艺一合计,两个人开始做生意。
欧阳宝脑子活泛,从南边倒来本地没有的稀罕物,又去北边找南边没有的稀罕东西,南来北往的,挣了不少钱。
有了这点钱打底,欧阳宝买了车,组成车队。他觉得做生意有赚有赔,但是车队是现在急需的,稳赚不赔的买卖。
几个来回,欧阳宝赚了盆满钵满。
小洋楼、大彩电,洗衣机、电冰箱。
钱一多,人就要飘。
清宁回来时,面对的就是要飘的何家艺夫妻俩。
“老四,你可算回来了!”何家艺上来先抱了抱清宁,才说:“我听张秋林说你考上外国的研究生了,怎么不去读?你手里要是钱不够,还有我和你姐夫呢,供出一个学生来,还是可以的。”
清宁给何家艺相当优雅的翻了个白眼,钱多烧得慌,“我一开始就是试试自己的水平,就没想出国。懂不懂什么叫‘金窝银窝不如自家的狗窝’,张秋林喜欢去他自己去就行啊,一个大男人娘们唧唧的回来还嚼舌根。”
“所以你是自己不想去的?”
清宁点点头。
清宁自己不在意,有在意的人。
刘美心从屋里冲出来,手上拿着擀面杖,围裙上沾着面粉,一看就知道正做饭呢。
“妈,我回来了。”
一句回来了,让刘美心百感交集,说不清心里是个什么滋味。
母女俩续完旧,进门到客厅坐下。
她不由得软了声音:“跟妈说说,你为什么不去出国留学?……是因为没钱吗?”
清宁轻轻摇头:“不是,妈你别听张秋林乱说,我不去国外。他一个大男人的,异国他乡不害怕,我不行,我害怕,离不开家。”
刘美心想了想,异国他乡孤身一人,多容易被人欺负。
不去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