翌日。
纪知愿被强令留在深闺之中,日以继夜地学习宫廷礼仪与古筝琴艺。她心中虽不满这门不出、二门不迈的生活,却也知晓身不由己,权且顺从。
这一日,窗外梧桐叶落,秋风送爽。纪知愿静坐于窗前,手抚古筝,琴音悠扬,似在诉说着她内心的忧愁与无奈。
“听闻和珅大人之女才貌双全,今日得闻其琴艺,果然名不虚传。”一道清朗的男声打断了纪知愿的琴声。
她抬头望去,只见一袭青衣的书生款步而来,面如冠玉,目若朗星,气质非凡。这人名叫李慕白,乃是京城中有名的才子,与和珅有交情。
“阁下过誉了。”纪知愿淡淡回应,心下对这突如其来的访客有些好奇。
李慕白微微一笑,走近说道:“在下久闻小姐大名,特来拜会。不知小姐可愿意与在下一同品鉴古籍,交流学问?”
纪知愿内心一动,她向来喜爱学识,而面前的李慕白正是才华横溢之辈,不由得心生向往。然而,她身为和珅之女,自知应保持距离,便婉拒道:“在下女子之身,不便与外男过多交往,还请见谅。”
这话说的纪知愿想吐。
她好歹是一个来自于21世纪的新兴女性,自然是看不惯大清朝这种封建礼教。
可为了少惹些麻烦,纪知愿如是说道。
李慕白并未因此气馁,反而眼中闪过一丝赞赏之色:“小姐恪守礼法,令人敬佩。但愿他日有机会与小姐切磋文墨。”
两人正交谈间,忽听得府外一阵喧哗。原来是一名小厮慌张跑来,满面惊慌地向和珅禀报:“大事不好!皇上派了太监来宣旨,说是立刻要召见小姐进宫面圣!”
这消息如同晴天霹雳,霎时震惊了整个府邸。和珅急忙出迎,而纪知愿心中则是五味杂陈。弘历皇帝对她的态度究竟如何?此次入宫,是祸是福?
距离上次的乌龙事件已经过去半月之久。
和珅正猜测弘历帝到底作何所想,这皇帝居然再次下诏书让纪知愿入宫了。
和珅转身对纪知愿道:“愿儿,此乃天大的荣耀,你须得好生准备,不可有失。”
纪知愿微微颔首,虽然心中忐忑不安,但她深知此刻退缩不得。她必须面对这场挑战,用自己的智慧去开拓命运之路。
进宫之前,李慕白悄悄地递给纪知愿一本小册子,低声说道:“此书乃在下所撰《策论摘要》,或许对小姐应对宫中之事有所帮助。”
纪知愿接过书册,对李慕白深深一揖,诚挚地说:“多谢李公子相助,愿儿铭记在心。”
随着宫女们忙碌地为她换上华贵的衣裳,纪知愿在镜中瞥见了自己婀娜的身姿,仿佛一切尘封的记忆都在此刻翻涌而出。她深吸一口气,收敛心神,准备迎接未知的挑战。
皇宫之内,金碧辉煌,气派万千。
纪知愿跟随着太监的步伐,踏入了这个权力的中心。
她的心跳加速,却仍然保持着从容的姿态,每一步都显得沉稳而优雅。
当她进入御书房时,乾隆皇帝弘历已在座上等候多时。
他的目光如同深潭,让人琢磨不透。纪知愿不敢怠慢,跪下行礼道:“臣女纪知愿,恭请圣安。”
弘历微微点头。
奇怪的是,他朝着她挑了挑眉。
两人对视一瞬间气流涌动,那次尴尬的御池初见,似乎给弘历留下了某种怪异的印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