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尽铅华见本心,红尘深处不染尘。”他低声呢喃,眸光微动,似有明悟在心间流淌。这名字,如一道清泉注入心头,令他唇角扬起一抹淡淡的笑意。“好,这个名字好。”他抬手轻抚刀身,语声坚定而悠远,“从此以后,我这把刀,便叫做‘尽铅华’。”
南宫春水看着百里东君兴奋的劲儿,从怀中掏出一本书扔给了他。
“这把刀既已归你,那这本刀术秘籍便是李先生嘱我转交于你的。今日起,你便不必再练《绣剑十九式》,改而专攻这本刀法吧。”
“什么刀法?”
百里东君听到终于不用一直练《绣剑十九式》了,还让他改练刀法,虽然还不知道是什么名字,但百里东君现在十分开心。
“拿去”
南宫春水扔给了百里东君一本刀谱,百里东君伸手接过,拿过来一看,见上面写了五个字《五虎断山刀》。
“五虎断山刀。”
百里东君就是再不练武,也知道这本刀谱和他这几天练的《绣剑十九式》《大罗汉拳》合称江湖三大废武学。
“五虎断山刀?”萧瑟听见百里东君说刀谱名字,先是诧异了一下,而后想到了什么,看向南宫春水“这是李先生先让他练双手刀剑术的基础?”
“《绣剑十九式》和《五虎断山刀》都是练习刀剑术的基础,只有打好基础,才能正式练习双手刀剑术。”
南宫春水对于萧瑟的敏锐和笃定,很是惊讶。但想到他的身份,他也就不觉得惊讶,只是挑眉笑着回应萧瑟的话。
罗胜听闻南宫春水提及李先生让自己修炼的刀法,先是怔了一瞬,随即放声嘲讽道:“哈!五虎断山刀?我可不是挑拨离间啊,但李先生居然让你练这种东西?想必是你上次动了手,他怀恨在心,这才借机报复你吧。”
百里东君也觉得这本刀法有问题,拿着这本刀法,看向南宫春水“没有其他更厉害的吗?”
“怎么?嫌弃五虎断山刀不够霸气,不信你问问萧瑟和姬雪,这本书对现在的你有没有用?”
南宫春水看着百里东君一副嫌弃的样子,摇摇头叹了口气。
姬雪听到南宫春水提到她的名字,萧瑟抬头看了眼南宫春水,然后看向百里东君。
“这本刀法的确是被称之为江湖三大废武学之一,但对于你即将学习双手刀剑术,这本刀法会是你练习刀法的基础。”
“况且,你已苦练《绣剑十九式》半月有余,剑谱中蕴藏的威力,想必你已有所体会。如今你手中的这本刀法,与之前所修习的剑法并无本质差别。至于个中玄妙,唯有亲身体验,方能洞悉其中真意。”
姬雪这套说法并不是空穴来风,而是她观看百里东君在这半个月来练习《绣剑十九式》的成果后的想法。
所以,面对南宫春水扔给百里东君的这本《五虎断山刀》,姬雪并不觉得奇怪。不然百里东君在后世也不会靠双手刀剑术名扬天下。
“这本刀法与你先前修习的《绣剑十九式》并无二致,皆是最为根基的刀剑之术。若你有意涉足双手刀剑之技,必得先将根基稳固扎实,方能行稳致远。”
“你可还记得百晓堂给你的评语。”
萧瑟见百里东君眉宇间仍带着几分抗拒,忽然开口抛出了一个问题。这一问,令百里东君猛然一怔,他下意识地抬头看向萧瑟,目光中透着几分疑惑与震惊,而后又低头望向手中紧握的刀法秘籍。就在这一瞬,他的神情从迷惘转为明悟,仿佛拨开迷雾见到了月光,萧瑟话中的深意如涓涓细流般淌入他的心间。
“我明白了,我会好好练习的。”
南宫春水听罢百里东君的话,心中不禁泛起疑惑。他实在想不通,为何百里东君会突然改变主意,愿意修习这本刀法。与此同时,一种难以抑制的好奇心悄然涌上心头——后世百晓堂对百里东君的评价究竟是什么?那评语又是否能解开眼前的谜团?思绪转动间,他果断地扭过头,将目光投向姬雪
“持刀是刀仙,提剑是剑仙世间最绝世,酒仙百里君。”
姬雪似是知晓南宫春水的想法,在南宫春水转头看向她时,她将后世百晓堂给百里东君的评语说了出来。
铁匠无法完全明白他们话语中的深意,但有一句话他听得真真切切——这个叫百里东君的人,将来必定非同寻常。然而,当他看向眼前的年轻人时,只看到一副文弱模样,与那句评语毫不沾边,实在难以将两者联系在一起。可他越是听他们交谈,心中疑惑便越发浓重。那些话里似乎藏着什么玄机,可又模模糊糊,如同雾里看花,让他捉摸不透。
罗胜思及此处,不禁疑惑地望向萧瑟等人。他分明记得,她与李素王仅有一个女儿,而他的女儿亦只生下了一个小女儿,并无儿子。那么此刻,这个手握心剑的雷家少年,又怎会自称是剑心冢的传人,并且还声称李素王是他的外公?
罗胜现在终于反应了过来,他之前是一点儿也没有怀疑过。现在越听越觉得奇怪,才想起来李素王只有一个女儿,名叫李心月,李心月也只有一个女儿,现在还小,不会有这么大的儿子。所以这个身着红衣,姓雷的少年究竟是如何拿到剑心冢传人的佩剑的。
“你们究竟是谁?你二人身为雷家少年,怎会持有剑心冢传人的佩剑?还声称李素王是你的外公……若我没记错,他与李素王膝下仅有一女,名为李心月。而李心月也只生了一个小女儿,那你又是从何处冒出来的?”
罗胜忽然连珠炮似的开口,话语如潮水般涌出。众人这才意识到,原来他之前对他们毫无了解,仅仅因为对学堂李先生的信任,以及雷无桀是其外婆后人的身份,才稍稍放下了戒备。此刻察觉到情况不对劲,罗胜的神情终于显露出一丝醒悟与警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