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同人小说 > (盗笔张家前传)一家三口的旅途第一站
本书标签: 小说同人  1V1  冒险     

番外—斗尸(玄策,海棠)

(盗笔张家前传)一家三口的旅途第一站

海棠闻言,手腕一翻,短刀归鞘,同时屈指一弹,一滴鲜红的血珠越过屏障,落在最前方那具斗尸的额头上。

诡异的一幕发生了——那血珠落下的瞬间,所有斗尸都像是被按下了暂停键,僵在原地不动了,唯有胸腔里还在发出微弱的起伏,证明它们尚未彻底沉寂。

她跃回张玄策身边,额角沁出细密的汗珠,脸上却带着畅快的笑意:“痛快!这些玩意儿皮糙肉厚的,倒是比那些山匪耐打多了。”

张玄策递给她一方手帕,目光重新投向那些静止的斗尸:“这些斗尸的关节处都有青铜锁扣,是当年炼制时留下的控制机关。方才那道屏障,便是锁扣共鸣形成的结界。”他顿了顿,看向张正坤与张景则,“记着这结界的范围,日后若有外人闯入,不必急于动手,让这些斗尸先耗耗他们的力气。”

张正坤与张景则对视一眼,皆从对方眼中看到了了然。

他们提着马灯上前几步,仔细打量着那些僵立的斗尸,只见每具尸体的肩颈、腰腹处果然嵌着暗青色的青铜锁扣,锁扣上刻着与鬼玺相似的纹路,只是早已被岁月侵蚀得模糊不清。

“走吧。”张玄策率先迈步,穿过那道无形的结界,“前面还有更有趣的东西。”

马灯的光晕向前移动,照亮了甬道深处更多的景象。那些静止的斗尸在他们身后渐渐隐入黑暗,仿佛再次融入了这片沉寂的空间,只等着下一次猎物上门,继续扮演它们守护假门的角色。

随着四人不断深入,马灯的光晕正悄然发生着奇妙的变化——起初只能勉强照亮脚下一步之地,仿佛被浓重的黑暗死死攥住,稍远些便只剩模糊的暗影;渐渐地,光晕如同被注入了生命力,缓缓向外铺展,最终稳定在周身两丈范围,不再缩减。

那片浓得化不开的黑暗像是被一柄无形的利刃撬开了一道缝隙,不情不愿地退去些许,露出一片可供喘息的空间,连空气里的寒意都似乎淡了几分。

而他们也终于得以窥见黑暗之外的造物。

即便这只是一扇假青铜门,内里的主要材质却依旧是青铜——那种带着岁月包浆的暗青色,在马灯光下泛着沉稳的光泽,仿佛是这片空间的骨骼与肌理。

矗立着一根根粗壮的青铜柱,虽无光源映照,柱身却自行散发出一种淡淡的冷光,像浸在寒潭里的古玉,虽不足以照亮全貌,却已能勾勒出周遭的轮廓。

抬头望去,洞顶并非天然的岩石山壁,而是被墨绿色的青铜片严丝合缝地覆盖,那些青铜片拼接处的纹路如同天然的肌理,浑然天成;更奇的是,洞顶倒悬着、洞壁凸起着无数青铜构件,顶底交错“生长”,长短粗细各异,外形酷似钟乳石,却比钟乳石多了几分金属的凌厉与坚硬。

在张景则和张正坤眼中,这些造物便是青铜柱。它们虽浑然一体,看不到丝毫拼接的缝隙,仿佛是从大地深处直接生长出来的,但两人都清楚,这绝非天然形成——柱壁上刻满了繁复诡异的花纹,有的如缠绕的蛇,有的似展翅的鸟,更有一些类似人类最早文字的甲骨铭文,笔画古朴苍劲,透着股跨越千年的威严。指尖抚过柱壁,能感受到那些纹路深刻的凹槽,冰凉的触感里仿佛还残留着上古工匠的体温。

他们发现这假门内遍布陷阱,但若以鬼玺与麒麟血开启,便如同主人归家,许多防御性机关与迷惑性布置都会暂时沉寂。

那些暗箭、沙坑、地陷之类的死物陷阱此刻都敛了锋芒,唯有部分活性机关——也就是常规布置的斗尸,循着人声与活人的气息,从黑暗深处追了过来,喉咙里发出“嗬嗬”的嘶吼,脚步声沉闷如擂鼓。

张玄策只是抬手甩去一滴血,那些追来的斗尸便瞬间僵在原地,四肢抽搐了几下便不再动弹。

随即他并未多做关注,仿佛只是拂去了眼前的尘埃。转而拉住海棠的手,又招呼了一声正专注研究柱壁上文字图案的张正坤与张景则,示意他们继续向更深处走去。

再深入百米后,洞窟忽然向下延伸,脚下现出一处石阶。洞道不大不小,约两丈长宽,地面竟全用青铜铺设,边缘处的棱角已被岁月磨得圆润光滑,想来曾有无数人踏足;而洞道之上,洞顶却骤然拔高,距台阶足有百米之遥,仰头望去,只觉穹顶如天幕般压下,更显这方空间的空旷幽深。

尚未踏上台阶,张景则忽然低呼一声:“少族长,您看那边!”

众人循他指尖望去,只见台阶左侧的岩壁下,竟藏着一处半掩的石门,黑黝黝的。

推门而入,这里的时间仿佛被寒冷凝固了千百年,一股混杂着青铜锈、油脂与血腥的气息扑面而来,呛得人几欲作呕。

这作坊不大,却堆满了各式工具:锈迹斑斑的錾子、锤头随意散落,墙角堆着小山似的青铜碎料,地面上残留着未清理的黑色油污,踩上去黏腻发滑。

最显眼的是中央那座巨大的青铜砧台,台面上布满深浅不一的凿痕,边缘还挂着几缕暗红色的筋腱,早已干涸发硬。砧台旁立着一架半塌的熔炉,炉膛内仍有火星闪烁,炉壁上凝结着一层青黑色的烟灰,隐约能辨认出“丙戊年冬,铸百三十具”的刻字。

墙上挂着数张泛黄的图纸,墨迹早已模糊,却仍能看出上面画着斗尸的拆解图:如何在胸腔嵌入机括,如何用青铜管替代断裂的骨骼,看得人脊背发凉。而图纸下方的木架上,摆满了半成品的斗尸部件——带着利齿的青铜颚骨、嵌着铁皮的肩胛骨、缠绕着铜丝的脊椎骨,件件都透着森然的杀意。

张正坤拿起一只掉在地上的青铜手掌,人骨指节与青铜手掌相连。

墙角一个未完工的斗尸躯干,那躯干的胸腔被掏空,里面架着复杂的齿轮组,齿轮间还卡着几缕尚未腐烂的黑发。

退出作坊,众人脸色都难看得很。再看台阶下的景象,只觉愈发触目惊心——

这个洞窟自此被分为两层,站在台阶上仰头望上去,远处洞顶的青铜片在各自的光亮反射下,隐约显露出一片纵横交错的线条,凝神细看,那些线条竟组成了一件巨大的青铜造物轮廓,形似宝塔,层层叠叠,仿佛能通天接地。除了这座宝塔,除此之外似乎再无他物!

而下一层台阶两侧,整齐陈列着无数残缺的斗尸。这些斗尸与先前遇到的截然不同:身形高大如小山,躯干上衍生出数条手臂,有的握着锈蚀的青铜刀,有的攥着断裂的锁链,早已脱离了人类的范畴;更有一些斗尸下半身完全缺失,断口处被改造成一个填充着精密机括的装置,齿轮与连杆咬合处还残留着暗红色的锈迹。在这些斗尸身旁,还散落着一些一米多大小、形似蜘蛛的青铜造物残骸,它们的肢足尖锐如刀,躯体上布满细小的孔洞,与斗尸断口处的机括之间,连着几根早已枯萎、形似血管的丝线,早已失去光泽。

“这些……是未完成的试验品?”张景则忍不住伸手碰了碰一具斗尸的手臂,指尖刚触到青铜般坚硬的皮肤,便听到“咔嚓”一声轻响,那手臂竟应声而断,露出里面纠缠的铜丝与朽木,“好家伙,竟是铜皮裹木骨做的。”

张正坤则盯着那些蜘蛛状造物,眉头微蹙:“这些机括……与族里的‘牵丝傀儡’技法有些相似,只是更霸道些。”

海棠凑近一块刻满铭文的青铜柱,指尖划过那些古老的文字,忽然道:“这些字在说,这些青铜柱子另一边是‘炼尸坊’,这些斗尸是‘卫’,而上层的宝塔……是‘镇’。”

张玄策点头,目光扫过那些残缺的斗尸与机括,又看下另一边沉默不语。

这时马灯的光晕忽然在台阶下晃了晃,似乎有什么东西在黑暗中动了一下。

四人同时噤声,握紧了手中的武器—下面有东西。

张玄策打了个手势,让两人将心跳控制到平缓后侧耳听,那异动轻得像春蚕啃食桑叶,细碎的“沙沙”声在青铜地面上拖拽,混着洞窟深处不知哪里吹来的穿堂而过的风鸣,若不凝神细听,几乎会被这亘古的寂静吞没。

海棠抬手示意两人止步,自己与张玄策各提一盏马灯,脚步放得轻如狸猫蹑足,一寸寸向台阶下探去。

马灯的光晕如流水般向下漫延,照亮了台阶尽头那片豁然开阔的平地。地面铺着整块青铜板,板上刻着类似星图的纹路,只是多半已被锈蚀的绿痕侵蚀,像蒙上了一层陈年苔衣。平地内侧,一条漆黑通道蜿蜒伸向更深处,通道两侧整齐码放着数不清的石头方盒,制式统一,约有一人高、半人宽,盒身布满细密的凿痕,透着股肃穆的死寂。

最外侧一具棺盖已被某种巨力敲碎,斜斜倾倒在地,露出里面一具身着康巴洛服饰的干尸。干尸手臂呈暗红褐色,皮肤紧裹着骨骼,五官轮廓却依旧分明,尤为醒目的是臂上那片巨大的青黑色纹身,线条交织缠绕,勾勒出鸟爪与羽翼的形态——那是康巴洛人奉为图腾的凤凰。

张正坤与张景则对视一眼,无需多言便已明白——这是康巴洛人的尸棺。

而空地中央,矗立着一具格外高大的斗尸——足有四丈高,躯干坚硬如青铜浇筑,上半身竟生着六臂,每只手臂都握着不同的兵器:矛尖泛着寒光,斧刃锈迹斑斑,还有一只手托着个拳头大小的青铜球,球面上布满针眼般的细小孔洞,透着股说不出的诡异。

最令人心惊的是它的下半身——并非残缺,而是与一具巨大的蜘蛛状机括完全融合。那机括足有圆桌大小,八只肢足如利刃般深深嵌在青铜地面的凹槽里,肢节处的齿轮仍在缓缓转动,发出“咔哒、咔哒”的轻响,正是方才异动的源头,像是某种生命在沉寂中维持着最后的呼吸。

“这是……成品?”张景则压低了声音,掌心的青铜刀已被握的发烫。

他能清晰地感觉到,这具斗尸身上散发出的阴气,比先前遇到的所有加起来还要浓重,像一座移动的冰窖,连周遭的空气都仿佛要被冻结。

张玄策和海棠都没有立刻回答,目光紧锁在斗尸胸口。那里嵌着一块巴掌大的陨玉,幽蓝的光芒正从玉中汩汩透出,顺着斗尸体表的纹路流淌,如同活物的血脉在经脉中奔涌。

“它靠陨玉驱动。”

说罢张玄策的手指在鬼玺上轻轻一弹,印玺发出一声清越的嗡鸣,如同古钟被敲响。

那斗尸胸前的陨玉忽然剧烈闪烁了一下,转动的齿轮骤然停住,周遭瞬间陷入一种凝滞的寂静。

就在这死寂被拉到极致的刹那,斗尸托着青铜球的那只手猛地抬起,球体上的孔洞精准地对准了四人。

上一章 番外—门内(玄策,海棠) (盗笔张家前传)一家三口的旅途第一站最新章节 下一章 番外—溯源(玄策,海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