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明星同人小说 > 港乐录
本书标签: 明星同人 

第六章:提携后辈,师徒齐心

港乐录

主持人听完言哥你的述说,我也是发自内心的对林夕敬佩,能用歌词去拯救心陷死亡边缘的人,真的是功德无量

言哥是的,但在2009年,林夕获得金针奖。这个意味着终身成就奖的荣誉后,是他产量逐年下降的事实。也许林夕真的是需要好好休息了,那么多痴男怨女的苦楚,就让新的词人去继续吧。其实早在十年前,林夕就已经开始有意识地提携后人,培养接班人。他曾在2000年初收林若宁为徒,并将许多歌手对自己的邀约转介给林若宁,后来又再收林日曦为徒。从2010年开始,林夕将大量订单推给了林若宁,而他选择多和新歌手合作,尤其是国语地区的新歌手。

言哥林若宁,原名庞健章,本职工作是香港商业电台叱咤903频道的总监。他是一位非常低调的作词人,几乎不参加颁奖礼,也很少参加各种社交活动,以至于很长一段时间,网上竟然找不到一张清晰一点的林若宁照片。他觉得自已在电台的正职与填词人的身份有冲突,毕竟有时候歌手的歌曲会拿到自己的电台来播放、来打榜,其中当然少不了自己所写的歌,为了不想被歌手认出,避免不必要的纠纷,才使用笔名填词。而笔名的由来,“林”是遵从林夕希望徒弟和自己同一姓氏的想法,“若”与“宁”是在杂志中随意挑出的字。

言哥林夕和林若宁的合作也已经超过了十年的时间。早在2001年,杨千桦发售《Miriam》大碟,当中收录了林夕掏心掏肺写出的、让杨千桦曾经在多个场合哭着唱完的《姊妹》,以及饱含了自身经历的《假如让我说下去》,黄伟文则在专辑里写出了同样脍炙人口的《野孩子》。而林若宁,在这张专辑也有仿效《K歌之王》的态势而写的《悲歌之王》,作为师徒的见证。

主持人两师徒的合作很利害呀~

言哥在这之后,林夕和林若宁经常一起为歌手打造专辑,到2006年,许志安制作《In the Name of..》大碟的时候,邀请林夕和林若宁包办全碟作词。这是师徒二人第一次为歌手制作整张大碟,尤其林若宁,自然压力甚大,他甚至还专门写了数千字的文案,来回顾整张大碟的制作过程。在这当中,最珍贵的还数《何慧爱》一曲,由林夕和林若宁共同打造,这在林夕的填词史上也是极其罕见的。是见林若宁这位爱徒在师父心目中的地位。

言哥林夕和林若宁的合作愈发纯熟,到了2007年李克勤的《My Cup of Tea》,林若宁担正主打《花落谁家》获四台联颁音乐大奖歌曲奖,助推林若宁向高峰。2009年环球推出《人人英雄》的概念唱片,集结环球唱片旗下十多个歌手,而林若宁包办了全碟作词;也从这个时候开始,林若宁成为了继林夕、黄伟文之后,新世纪香港乐坛又一位拥有“包碟权”的词人,林夕在这十年时间里逐步带出了林若宁;而将来林若宁成绩如何,就留给时间去检验吧。 言哥:减产后的林夕,在2010年的词作只有42首,2011年68首,2012年到目前为止则不到30首。虽然产量大减,但贵精不贵多,这几年仍有不少精品面世,例如给陈奕迅的《一丝不挂》、《六月飞霜》;给谢安琪的《你们的幸福》;给杨千媾的《饮酒思源》《火鸟》;给林宥嘉的《勉强幸福》等等。在这些歌曲里,林夕仍然用他擅长的讲道理的方式,将种种关于人生的思考带给听众。 回首林夕的数十年创作,就如同他自己在2007年的《林夕字传2》里所写的附注那样——“不入地狱,又怎懂得保护自己的必要与窍门?对爱的执著现已化为自爱兼爱,善感而不多秋。”他用这不多愁却善感的笔触替我们去轻碰着人生的占占滴滴。那些因为林夕的词句而辗转反侧的日子,亦同时印证着香港流行乐的瑞璨与辉煌。

言哥林宥嘉曾经在《心有林夕》中唱过,感谢有个林夕,在心中陪我哭。其实,林夕不光陪着我们度过那些充满眼泪与心酸的日子,他陪着我们一起见证过幸福的摩天轮,徜徉过飘着黄叶的长街,品尝微温的便当,记住那颗掌心里的痣,以及一个又一个充满快乐的时代。这三千多首歌曲里的快乐与哀愁,已经融进了每个听众的生命里。那些让人激动、悸动的情愫,将会永存听者心底。

言哥林夕,感谢一路上有你,这位最熟悉的陌生人,陪着我们度过一生。感谢永远有歌,把心境一一道破。

上一章 第五章:哥哥的离世 港乐录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