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现代小说 > 闲话人间
本书标签: 现代 

责任

闲话人间

今天晚上做完琐事,时间还早,决定看一期许知远作为访谈人的《十三邀》。

今天看的这一期,访谈的人物是世界知名历史学者许倬云,是作家王小波的授业恩师,也是前巨星王力宏的舅公。

这个访谈是2019年许知远在美国匹兹堡的许倬云的家中做的。从视频里看到,彼时许先生已88岁高龄,拄着拐,头发花白、眼睛不太明亮但精神矍铄声音仍有中气,虽在美国多年,一口中文依然流利并且思维敏捷深刻,我不禁从心底升起一股敬意。

从访谈中我得知,许先生从小身体就有残疾,七岁就开始经历抗战,因为身体原因也无法上学。我无法想象那种无力又不安的感觉,而许先生是如何熬过来的。

这期节目很有意思的一点,剪辑师用了插叙的方式,把许先生夫人对他的介绍和评价放在了访谈的中间,更使得这位历史大师的人格魅力被彰显出来。许夫人头发全白,但讲起当年与许先生的青春往事时神采奕奕,精神不输任何年轻人。她字里行间对丈夫的不认输个性的认可、为国家和社会发愁的使命感的无奈和欣赏,让人不觉感叹,这才是真正的天作之合。

我更由此明白,你要爱,就要爱一个人的秉性。这个秉性,让你知道,你一辈子都不会后悔。本来来看这个节目只是想来打开一下思考,没想到,偶然间,本来很模糊的择偶观,也有了一个明确的方向,真是又惊又喜。

许老先生与许知远的谈话不断深入,看到老先生对于中国生存的坚信至于落泪的地步的样子,我在屏幕前也默默流下了眼泪。许老先生因为曾在抗战时期看到过中国人民有大同世界的影子——大家有饭同吃,无饭同饿;有危险来时,大家顾着老弱病残;老年人实在走不动时,让后辈先行……因而许老先生一直坚信中国绝对不会亡。

访谈里听到许老先生提到无锡的青涟茶室,这是一个县长愿意和大家一起吃午饭,并且谦虚开放地听取众人意见的地方。还听许老先生提到了无锡寡妇堂和弃婴堂诸如此类的地方,不同的弱势群体都有很好的安置,并且听说在无锡,这样的地方不在少数。听到这些,心里突然有了一种向往的感觉,于是当即在手机便签里记下了无锡这个城市的这些地方,并和自己约定,今年有机会一定要去这些地方走走。许知远也记下了这个茶室的名字,看到视频里,有茶室的画面,想必许知远后来确实去了这里,所以才有了视频里的这方茶室。

视频的最后,许知远问到许老先生,您要怎样应对这个只会检索不懂思考、大多数人不知道意义何在的时代,许老先生脸上的表情很复杂,有无奈也有无愧。我猜,无奈的是,他年事已高,能做的已经相当有限;无愧的,大概就是如他所说,他做了他自己份内的事情,该做的都做了。他也坦言,为什么会接受这次许知远的采访,其实是因为想通过许知远的影响力,通过这个节目,让人知道要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哪怕一千个人中、一万个人中,有两三个人能听得进这些话,他也觉得是好的。

许老先生很真诚地说,很愿意一对一地对年轻人去花他的时间。我想他是真的想要为这个社会再添一批能够真正对社会有益的人吧。

许老先生对理想社会纯真的向往,对社会的责任感,对后辈的爱护,无一不让我感佩。我不记得是因为他说的哪一个点,或许是他那眼睛不太灵光但又坚毅无比的样子,让我在屏幕前泣不成声。许老先生说得很对,这个时代只有网络检索者,没有思考者。我不禁感慨,这个娱乐至死的时代,到底什么时候才能真正好起来。

许老先生说,我们真正要做的是拥有远见去超越未见。我在想,什么时候这个社会这样的人渐渐多起来,这个社会才会真正好起来,科技的飞速发展,如果没有思考和真正的责任心以及使命感作为基石,最终只会成为泡沫。

上一章 领悟 闲话人间最新章节 下一章 冒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