莹龄大病初愈后,并没有听从太医们的劝告,好好调理身体,而是整日在院子后面挥汗如雨地练剑。
然而,这一天,莹龄突然感到异常无聊。平日里,她对练剑充满热情,但今天却毫无兴致。此刻,她竟然生平第一次产生了读书的念头。曾经的她,甚至恨不得将学校夷为平地,而如今,却开始怀念起那段时光。
她感到自己变得如此陌生,连言语都变得生疏。于是,她早早地离开了太医院,回到了府邸。
童恢一脸愁容地坐在主厅,身旁围绕着一群妻妾。大夫人心急如焚地说道:“童莹龄这孩子,好好的为何偏要去那危险至极的宫中呢!这下可好,身受重伤啊!”
童恢懊悔不已,不停地拍打着自己的膝盖,喃喃自语道:“我真不该跟她说那些话呀,现在可如何是好啊!”
就在这时,莹龄嘴角微微上扬,迈着坚定的步伐走进了大厅。众人见到她,皆是一愣,童恢率先回过神来,急忙小跑步上前,仔细端详着她,生怕还有未愈合的伤口。莹龄微笑着安慰道:“爹爹,不必担心,我没事的!”
童恢激动得浑身颤抖着,他紧紧地握着莹龄的手,声音有些发颤:“乖女儿啊!你不在的时候,爹爹真是心急如焚啊!生怕你出了什么意外。”
莹龄轻轻拍了拍童恢的手背,安慰道:“好了,爹爹,您别担心了,我现在不是好好的吗?”
这时,大夫人也迎了上来,眼中满是欣喜和慈爱。她一把抱住莹龄,说道:“莹儿啊!可想死娘亲了!”
莹龄笑着回应道:“好了,娘,我也想您呢!”
大夫人轻轻刮了一下莹龄的鼻子,嗔怪道:“你呀!总是这么调皮捣蛋,整天就知道摆弄那些刀剑棍棒,也该读读书,学点文静的东西了。”
莹龄点了点头,认真地说道:“嗯,其实我也正有此意呢!”
大夫人惊讶地看着莹龄,问道:“真的吗?”
莹龄用力地点头,肯定地回答:“当然是真的啦!”
大夫人喜出望外,连忙说道:“那好,那好,从今天开始,就让娘亲来教你吧。”
莹龄有些疑惑地问:“为什么不去私塾呢?”
大夫人解释道:“那是男子们上学的地方,女孩子是不被允许进去的。”
莹龄心中不禁感叹:唉,这里的观念实在是太封建了,女子生来就不应该受到这样的限制,她们也应该享有平等、自由的权利。如果能够在这个世界上闯出一片属于女子的天地,让所有女性都能够得到平等对待,那该有多好啊!想到这里,莹龄的眼神变得坚定起来,她暗下决心,一定要努力改变这种现状。
莹龄认真地说道:“娘亲,我想开一家私塾。”
大夫人听后有些惊讶,不禁好奇地问道:“为何呀?你怎么会突然有这样的想法呢?”
莹龄一脸坚定地回答道:“眼下汉室正处于复兴的关键时期,我们急需大量的人才。如果能多培养出一批优秀的人才,那么汉室就有救了!”
大夫人和童恢听到莹龄的话,心中感到十分欣慰,他们纷纷点头表示赞同,并称赞道:“好!真是个好主意!”
童恢立刻找来了几位经验丰富的工匠,开始着手建造私塾。而莹龄则每天紧跟着大夫人,努力学习这里的文字,埋头苦读各种书籍。
一天,莹龄手中捧着一本书,双眼却不由自主地朝着窗外望去。她轻声喃喃自语道:“要是现代的教育方式也能像母亲这般循循善诱、因材施教,那该多好啊!到那时,这天下还有谁不能成为人才呢!”
回想起曾经的自己,连《论语》中的一个段落都难以背诵下来,但如今的她却能够将其倒背如流、滚瓜烂熟。这种进步让莹龄对未来充满了信心,同时也更加坚定了她开办私塾、培养人才的决心。
她读书读得久了,便想出门四处转转。这一天,阳光明媚,微风拂面,她漫步在街头巷尾,感受着市井气息。当她路过一座府邸时,突然听到一阵哭泣声。
她停下脚步,寻声望去,只见一名官家小姐正蹲在门口抱头痛哭。莹龄心生好奇,走上前蹲下身子,轻声问道:“姑娘,你为何哭得如此伤心?”
那名官家小姐抬起头来,泪水朦胧地看着莹龄,抽泣着说道:“他们不让我读书,说女子无才便是德。可我不明白,为什么我们女子就要受到这般歧视?这太不公平了!”
莹龄默默地听着,心中不禁涌起一股同情之情。她沉默片刻后,坚定地说:“女子生来并不一定不如男子,她们也应该接受应有的教育。”
官家小姐眨了眨水汪汪的大眼睛,望着莹龄,脸上露出疑惑的神情:“可是,我们又能如何做到呢?”
莹龄微微一笑,语气坚定地回答道:“不,我们做得到。我打算开办一家专门为女子而设的私塾,无论是平民百姓家的女儿,还是官宦人家的千金,都能够在这里接受到最优质的教育。”
官家小姐听了,眼中闪过一丝希望的光芒,她擦了擦眼角的泪水,激动地问道:“姐姐,我能跟着你一起吗?”
莹龄欣然笑道:“当然可以啊!只要你有求学之心,我非常欢迎你加入我们。”
从此以后,莹龄和这位官家小姐一起努力筹备私塾事宜。她们四处奔走,寻找合适的场地,聘请优秀的教师,精心设计课程大纲……经过一番艰苦奋斗,这家私塾终于开业了。
莹龄肆无忌惮地宣传着私塾,她的声音传遍了大街小巷,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反响。
一时间,许多平民女子纷纷前来,甚至还有一些偷偷溜出家门的官家小姐也加入其中。人数之多,令人咋舌,竟然多达数百人!
莹龄看着眼前人头攒动的景象,不禁有些惊讶:"这么多人吗?"
然而,更让她感到震撼的是,这些女子们异口同声地说道:"我们只是为了给女子争取一些应有的权利而已。"
这句话如同一把火,点燃了莹龄内心深处的激情。她深受感动,泪水在眼眶中打转,声音哽咽地回应道:"对,我们就是要为后世的女子争夺属于她们的权利!"
在这个瞬间,莹龄感受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力量。她知道,自己并不是孤单一人,有这么多志同道合的姐妹们与她并肩作战。她们有着共同的目标,那就是打破封建束缚,追求平等和自由。
此时此刻,莹龄心中充满了信心和勇气。她坚信,只要大家团结一心,勇往直前,就一定能够实现为女子争取权利的理想。而这场由莹龄发起的运动,也将成为一个历史的转折点,引领着更多的女子走向光明的未来。
......
“孙子曰:凡用兵之法,驰车千驷,革车千乘,带甲十万,千里馈粮,则内外之费,宾客之用,胶漆之材,车甲之奉,日费千金,然后十万之师举矣。”
莹龄手捧着那本已经泛黄的《孙子兵法》,眼神中透露出一股坚定和智慧。她轻轻地翻阅着书页,仿佛能够感受到千年前那位军事家的智慧和谋略。她要将这些招数传授给眼前这些女子们,让她们也能领略到这其中的奥秘。
女子们静静地坐在一旁,眼中充满了敬畏和期待。她知道莹龄手中的这本书蕴含着无尽的智慧,而自己即将接受的教导将会改变她的一生。莹龄慢慢地向女子解释每一个招数的含义和运用方法,她的声音轻柔而有力,让女子能够深刻理解其中的精髓。
在一座宏伟的府邸门前,一名叫做桑月的女子双膝跪地,眼神坚定地望着大门,大声喊道:“求大小姐收我为学生!”
此时,门内传来一阵轻微的脚步声,只见一个身姿婀娜、面容姣好的年轻女子缓缓走来。她正是这座府邸的主人——莹龄。莹龄轻轻放下手中的书籍,走到门外,看着眼前的桑月,轻声问道:“你为何要来拜师呢?”
桑月抬起头,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回答道:“我不想让自己的婚姻被他人束缚,我所追求的是能与心爱之人相守一生。”
莹龄微微颔首,表示理解,接着说道:“那么,你可知道成为我的学生需要付出什么吗?”
桑月毫不犹豫地回答:“无论需要付出什么,我都愿意。只要能摆脱那束缚人的婚约,追寻属于自己的幸福,一切都是值得的。”
莹龄嘴角微扬,露出一抹淡淡的笑容,道:“好,既然如此,你便留下吧。但需记住,日后切不可过于放纵言语。虽然在这里,女性仍有一定的地位,但出了这府邸,情况或许就大不相同了。”
桑月闻言,赶忙跪拜在地,感激涕零地道:“多谢大小姐!桑月定当谨遵教诲!”
莹龄微笑着点了点头,扶起桑月,拍了拍她的肩膀,语重心长地说:“你要明白,我们所处的时代,女性的地位尚未得到完全的认可和尊重。所以,我们更要谨言慎行,用行动去证明自己的价值。”
桑月郑重点头,道:“大小姐所言极是,桑月必定铭记于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