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卓请陈留王刘协登上大殿。此时,整个宫殿肃穆庄严,所有的大臣们都身着华丽的朝服,恭敬地排列在两侧。当刘协走上皇位时,大臣们纷纷躬身施礼,表示对新皇的敬意。
待所有大臣都行过礼后,董卓站起身来,高声宣布道:“从今往后,何太后、弘农王和帝妃唐氏将被安置于永安宫,紧闭宫门,严禁任何人未经许可擅入!”他的声音如同洪钟一般,在大殿内回荡着。
回想起当初,少帝刘辩在四月份登基称帝,但短短五个月之后,命运的齿轮便开始转动。如今,到了九月份,刘辩已被废黜,失去了皇位。
紧接着,董卓宣布了另一项重要决定——拥立陈留王刘协为新皇帝。这位年幼的皇子,表字伯和,乃是灵帝刘宏的次子。此刻,年仅九岁的刘协坐在龙椅上,稚嫩的面容透露出一丝迷茫与不安。然而,历史的重担已经压在了他的肩上。
随着新皇即位,董卓自封为相国,掌握着无上的权力。他可以在朝堂上自由行走,甚至不必下跪参拜;他有权佩剑上殿,其威严之势令人不敢直视。此时的董卓,权势滔天,无人可与之抗衡。而这一年,也被改为初平元年,一个崭新的时代似乎正在拉开帷幕。
李儒深知董卓如今虽权倾朝野,但在士族心中的地位却不高,如果想让这些人真正归心,必须要提拔一些有威望的人到重要职位上来。思来想去,李儒想到了蔡邕。蔡邕是当时著名的学者和文学家,享有很高的声誉,如果能将他拉拢过来,必然会得到很多士族的支持。
于是李儒向董卓进言,极力夸赞蔡邕的才学,并表示如果董卓能重用蔡邕,一定会大大提高自己的威望。董卓听后觉得很有道理,便立刻下令召见蔡邕。然而,蔡邕接到命令后并没有立刻前往,这让董卓十分不满。
董卓大发雷霆,觉得蔡邕竟敢违抗自己的命令,简直是不把自己放在眼里。他决定给蔡邕一点颜色看看,于是派遣亲信前去威胁蔡邕:“如果你还不来觐见,我就杀了你全家!”
蔡邕听到这个消息后,顿时吓得脸色苍白。他知道董卓心狠手辣,说到做到,如果自己不去,恐怕真的会连累家人。无奈之下,蔡邕只得硬着头皮答应前去拜见董卓。
当董卓见到蔡邕时,心中的怒火瞬间消散了大半。他发现蔡邕果然名不虚传,不仅博学多才,而且言谈举止间透露出一种非凡的气质。董卓大喜过望,当下决定要好好重用蔡邕。
在接下来的一个月里,董卓多次提拔蔡邕的官职,从祭酒、尚书一直升到侍中。蔡邕感激涕零,表示愿意誓死效忠董卓。而董卓也对蔡邕越发信任,凡事都与他商议,甚至将一些机密事务也交给他处理。一时间,蔡邕成为了董卓身边的红人,备受尊崇。
汉少帝和何太后、唐妃被困在了永安宫中,他们的衣服和食物渐渐变得匮乏,汉少帝的眼泪从未停止过。有一天,他偶然看到了一对燕子在庭院中飞舞,于是他写下了一首诗。诗中写道:“嫩草绿得像是凝聚的烟雾,一对燕子轻盈地飞舞。洛水静静流淌,一片青翠,路边的人们都羡慕不已。远远望去,那碧蓝的云层深处,是我曾经的宫殿。谁能凭借忠诚和正义,来解除我内心的怨恨呢!”董卓经常派人暗中监视他们。
那天,他得到了汉少帝写的这首诗,就让人拿给他看。董卓说:“他因为怨恨而写诗,杀了他就有借口了。”于是,他命令李儒带着十名武士,进入宫中刺杀汉少帝。
汉少帝、何太后和唐妃正在楼上时,宫女进来报告说李儒来了。
汉少帝非常害怕。李儒端来一杯毒酒递给汉少帝,汉少帝问这是什么酒。李儒谎称:“这是春天温暖的日子里,董相国特意为您献上的长寿酒。”何太后说:“既然是寿酒,你为什么不先喝呢?”李儒大怒说:“你不喝吗?”然后他叫手下拿着短刀和白色的丝带站在前面说:“寿酒不喝,就让你们尝尝这两样东西的滋味吧!”唐妃跪在地上求情说:“我愿意替皇帝喝酒,希望你能放过我们母子的性命。”李儒喝斥道:“你是什么人,竟敢代替皇帝去死!”然后他拿起酒杯递给何太后说:“你先喝吧!”何太后大骂何进无能,引敌人进入京城,导致今天的灾难。
李儒催促汉少帝赶快喝下毒酒,汉少帝说:“让我和太后说再见。”然后他放声大哭,唱起了一首歌。歌词是:“天地变换很快啊,日月也在翻转,放弃万乘之尊回到封地,作为臣子被逼迫,命运注定不久了,大势已去,只有流泪罢了!”
此时此刻,童恢正在现场,而童家的长女莹龄也身在其中。她的内心被深深触动,毫不顾忌旁人的阻拦,径直冲向少帝,并坚定地站在他身前,手持长剑,剑尖直指董卓,义正言辞地说道:“老贼,你竟敢背叛汉室,简直就是罪大恶极!理应受到惩罚!”
董卓顿时勃然大怒,怒声吼道:“来人啊,立刻将此女斩杀!”
少帝见此情形,心生怜悯,连忙跪地求情:“这位小女郎只是一时冲动,迷失了心智,请大人高抬贵手,饶过她吧!”
然而,董卓却不为所动,继续下令:“今日若不斩此人,难消我心头之恨!”
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童恢急忙冲上前去,一把将莹龄拽回自己身边。他深知此时的局势已经十分危险,如果再激怒董卓,恐怕后果不堪设想。于是,他连忙向董卓赔笑道:“董大人息怒,小女年幼无知,冒犯了大人,还望大人海涵。”说罢,他又转身对莹龄低声呵斥道:“还不快向董大人谢罪!”
莹龄虽然心有不甘,但也知道此时不宜再与董卓争执下去。她咬了咬牙,低头向董卓行了一礼,表示歉意。一场惊心动魄的冲突暂时平息下来,但众人心中都明白,这只不过是表面上的平静而已……
唐妃也唱起了歌:“皇天即将崩塌啊,大地也在颤抖,作为皇帝的女儿啊,命运不再由我掌控。生死相隔遥远啊,从此一切都结束了,怎么办啊,我心中充满悲伤!”歌结束后,她和汉少帝抱头痛哭。李儒喝斥说:“你们这些人还在拖延时间,等待谁来救你们呢?”何太后骂道:“董贼逼迫我们母子,皇天也不再保佑我们!你们这些助纣为虐的人,必定会被灭族!”李儒愤怒地抓住何太后的手,直接把她拖下楼去;然后命令武士绞死唐妃;最后用毒酒灌杀了汉少帝。
这份报告被呈递到了董卓面前,他毫不犹豫地下达了命令,将这些人埋葬在城外。自此之后,董卓夜夜潜入皇宫内苑,肆意亵渎宫廷女子,甚至堂而皇之地睡在皇帝的龙榻之上。
一日,董卓率部离城出征,目的地乃是阳城一带。时逢仲春二月,当地百姓正举行盛大的社祭仪式,男女老少皆盛装云集。董卓见状,心生恶念,即刻下令让麾下士卒将众人团团围住,不分男女老幼,一律斩尽杀绝。不仅如此,他们还掠夺了妇女们的财物,并将之装入车辆之中。更令人发指的是,他们高悬一千余颗头颅于车下,凯旋回城之际,还谎称自己大获全胜。
回城后,董卓又在城门之外纵火焚尸,将那些头颅付之一炬。至于抢来的妇女财物,则被分发给了众将士。其暴行之残忍,实在是人神共愤!
有一个名叫伍孚的越骑校尉,他的表字叫做德瑜。此人为人正直,刚正不阿,当他目睹董卓的种种暴行后,内心充满了愤恨和不满之情。
某天清晨,伍孚身着华丽的朝服,而在这华美的外衣之下,则隐藏着一副轻巧的铠甲。同时,他将一柄锋利无比的短刀藏匿于怀中,准备寻找时机行刺那个暴虐无道的董卓。当董卓踏入朝堂之际,伍孚毫不犹豫地迎向前去,趁其不备,猛然抽出短刀,直刺董卓的要害部位。
然而,董卓身强体壮,力大无穷。他迅速反应过来,双手紧紧握住了那柄短刀。就在此时,吕布犹如一阵旋风般冲入殿内,瞬间便制服了伍孚,并将其狠狠地摔倒在地。
面对眼前的局面,董卓怒不可遏地质问道:“是谁指使你造反的?”伍孚圆睁双眼,义正言辞地怒斥道:“你并非我所认可的君主,而我亦非你的臣子,何来反叛一说?你作恶多端,罪行累累,人神共愤,天下之人皆欲除之而后快!我恨不得将你碎尸万段,以此来回报天下苍生!”
董卓听闻此言,气得七窍生烟,立即下令将伍孚拖出宫外,当众剖杀示众。尽管身处绝境,伍孚依然毫不畏惧,口中不停地咒骂着董卓,直至生命的最后一刻。后来,有人为伍孚写下了一首诗歌,以赞颂他的英勇无畏:“汉末忠臣数伍孚,豪情壮志世无双。朝堂刺贼英名留,千秋万代赞丈夫!”
从那以后,董卓出入都带着甲士护卫,以防被人暗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