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着,琅华开始有条不紊地发布一连串的命令。
她吩咐管家将王府内外的灯笼对联全都卸下,换上白色的丧事装饰,以示对先皇的哀悼。
又命令丫鬟们将府上的装饰帐幔等物一律换成素色,营造出庄重肃穆的氛围。
同时,她还特意叮嘱主子奴才们的衣裳首饰等物也要换成素净的,不得有失体统。
此外,她还安排永琏等子嗣前去哭灵,并细心嘱咐奶娘宫女要悉心看护,确保孩子们的安全。
高晞月等人闻言,纷纷点头称是,心中对富察琅华的干练与决断更加佩服。
随着琅华的发号施令,众人的心也稍稍安稳了些许。
接着,一种难以言喻的激动情绪在她们心中悄然蔓延。
毕竟,皇上驾崩就意味着王爷即将登基,而她们也将随之入宫,成为皇宫中的妃子,这是何等的荣耀与机遇!
“娘娘,多么好听的称号啊!”有人低声喃喃自语,眼中闪烁着对未来的憧憬和期待。
富察琅华转身回房,迅速整理衣装。
铜镜中的她面容端庄娴静,眉宇间透露出一股不凡的气质。
待一切收拾妥当,她带着几个得力的丫鬟,随那侍卫匆匆走出王府。
府外,马车早已等候多时。
富察琅华登上马车,车帘轻轻落下,遮挡住了她那略带紧张却又坚定的面容。
车轮滚滚向前,驶向那未知又充满变数的紫禁城。
雍正十三年,紫禁城内外一片繁忙,大行皇帝的丧仪与新帝登基大典的筹备工作同时紧张进行。
王府女眷在琅华的带领下,依照礼仪哭丧举哀,氛围庄重而肃穆。
这一次,琅华表现得沉稳持重,没有了像记忆里一样晕倒。
高晞月也安分守己,没发生争抢位置的风波,一切井然有序。
与此同时,内务府正紧锣密鼓地操办着两件关乎国家命运的大事。
大行皇帝的丧仪,庄重而肃穆,每一处细节都透露着对先帝的敬仰与怀念。
而新帝的登基大典,则是国家未来的象征,每一处布置都彰显着新朝的蓬勃与朝气。
然而,在这繁忙的筹备中,新帝弘历却做出了一个出人意料的决定。
他传旨内务府,不必整修养心殿,而是全力修缮乾清宫与坤宁宫。
此令一出,前朝后宫皆感惊讶。
惊讶之余,众人倒也认同其合乎礼法。
毕竟乾清宫本就是皇帝正寝,在雍正帝之前皆居于此。
乾清宫,作为皇帝的正寝,前几个皇帝皆居于此,处理国家大事,彰显皇威。
话说当年雍正帝以“尊敬父皇康熙”为由,从乾清宫迁往养心殿居住。
这本是一件好事,却不想被八爷抓住机会,大做文章。
八爷暗中散播谣言,说雍正帝此举并非真心,而是因为篡位心虚,怕见到康熙英灵。
如此一来,加上什么大义觉迷录,导致民间对雍正帝的看法顿时发生了变化。
各种流言蜚语四起,给雍正帝带来了极大的困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