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洵道:“既然墨先生不肯收我,那我便毛遂自荐一位,不知先生可有兴趣。”
墨世玉听萧洵这么讲,饶有兴致地问道:“敢问殿下,您毛遂的学生是?”
萧洵郑重地说出一个名字:“启东戚氏女——戚芸。”
墨世玉轻笑一声,似乎对这个名字并不陌生:“原来是她啊,墨某略有耳闻。”
萧洵在来庸城前做了充分的功课,了解到墨世玉不看重门第,只凭眼缘收徒。而戚芸在八岁那年曾来过厥西与其他学子交流,当时墨世玉还对她有所点评。
阁楼上,墨世玉合上扇子,轻轻摇着头,自言自语地道:“可惜了。”
一旁的叶十不禁好奇地挠了挠头,疑惑地问:“公子,可惜什么?!”
墨世玉叹了口气,解释道:“可惜出身于戚氏。”
叶十还是不太理解,追问:“戚氏怎么了,公子若是想收她为徒,那就收吧。”
墨世玉看着楼下款款而谈的戚芸,眼神里充满了欣赏和惋惜,轻声说道:“我也想啊,那么好的一个苗子,但她日后可是要挂帅印的。”
提起戚芸,墨世玉脸上不自觉地露出了一丝笑容,他回忆起曾经听到过的关于她的传闻,缓缓说道:“听闻她八岁便可倒背四书五经,而且还精通兵法,是个难得一见的天才。”
萧洵闻言,“先生未见其貌便答应收她为徒了,”随后怕墨世玉反悔赶忙道: “既如此,那我便在贵府多叨扰一些时日了。”
……
灯州境内,阴雨绵绵,马车上戚芸抱着小诗琪,纪芸抱着小陆煜,纪纲掀起车帘子问道:“广白啊,我瞧这天马上要下雨,如今到哪了。”
陆广白抬头看了一眼天,讲:“爹,如今已经在灯州,再有五十里路就到天妃阙了。”
戚芸在马车里思索着,随后对纪纲道:“爷爷,格达勒的首领可是海日古,他怎么突然就死了,他不是很厉害嘛?”
纪纲目光凝重,沉声道:“我也不知道,听广白说,他们内部为了地盘闹了矛盾,如今首领是一个五岁孩子,这群人哪能听指挥,部分忠于海日古的人丢了地盘,听说要来茶石河岸的端州讨生活。”
“此事需得报给川儿,这群格达勒人曾是海日古收下的人,个个都不是善茬,不能让他们进端州。”
戚芸沉声道:“他们曾经想要我姑姑打下来的地盘(青鼠部),我姑姑不同意,皇上登基后,依旧让让他们在此安家,但依旧受我姑姑管辖,划分青郡,前有(离北扩建)沙四营、沙五营监视,后有戚尾监视(归启东所属),他们不敢造次。”
正说着突然马蹄声四起,空中渐渐下起雨来,陆广白拉紧马绳,伸出手示意马车和护送队的人停下。
“不好,敌袭,警戒。”
马车里戚芸将诗琪交给纪纲,“爷爷,师娘你们在马车上切勿出去。”
纪云嘱咐道:“顾好自己。”
湘蓉见戚芸从马车上下来,给她牵来马与枪。
戚芸骑上马,接过枪道:“师父,是格达勒人嘛?我们不是绕道了嘛?”
陆广白冷静道:“还不知这群人有什么目的。”
这时一名步兵飞驰而来,“报——陆将军,不好了,那群格达勒人正向我们袭来。”
“有多少人。”
“一百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