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8日 中国乒乓球队抵达法国训练小镇多维尔。
在其他人都出去游玩打卡的时候 王楚钦和姜乐选择继续待在了训练馆里。
对他们而言 适应时差最好的方式 就是立刻投入战斗。
奥运会是一场勇敢者的危险游戏 更不用赘述它对于国乒的意义。
奥运会乒乓球五项 混双项目更是只能赢不能输 代表中国队参赛的也只有王楚钦和姜乐一对选手。
然而第二阶段训练的时候 阴魂不散的疼痛又找上了王楚钦。
这种感觉像是一根细细的钢丝 缠绕在他的神经上 也勒在他的心口处。
一次反手发力后 他动作微微一滞 眉头蹙起 下意识的用手按住了肩膀。
一直留意着他的姜乐和肖指导几乎同时停下手里的动作走向他。
姜乐“怎么样?”
王楚钦“没事儿。”
王楚钦习惯性的想摇头。
肖战看着他 表情严肃。
肖指导“别硬撑 感觉不对就立刻停 治疗要跟上。”
肖指导“从今天开始 每天训练后加一组理疗 我和你一起。”
于是 在别的队员欣赏落日余晖 分享打卡照片的时候 王楚钦的日常变成了训练馆、理疗室、宿舍三点一线。
而身边陪着他的有时是肖战和姜乐。
有时只有姜乐。
女孩随身背着的小蓝包 似乎也比以往更沉了些。
里面除了她自己的毛巾水杯和球拍 剩下的空间几乎都被王楚钦的东西所占据。
从肌贴到止痛药再到各种喷剂 她像一个移动的小药箱 随时准备为他提供支援。
肩膀的疼痛不仅折磨着身体 更啃噬着意志。
无法全力投入训练的不确定性 让王楚钦的内心总是充满了焦虑和一种深藏的恐惧。
有时他会一个人坐在场边 垂着脑袋 拿球拍无意识的反复磕着地面。
周身笼罩着一层低气压。
每当这时。
姜乐就会默默的走过去 不说话 只是伸出手 在他那只承担了太多压力和伤痛的左肩上轻轻的拍着。
或者拧开一瓶水递给他 鼓励着他 很坚定的说道。
姜乐“慢点儿来 不着急 有我呢。”
她没有太多华丽的安慰。
但给予爱人那份安静又坚定的陪伴 本身就是最强大的力量。
它仿佛在说:
我知道你很痛,也知道你很焦虑,但是没关系,我在这里,我陪着你,我们一起面对。
王楚钦抬起头 两人的目光在空气中相撞。
看到她的眼神 他感觉自己心头那团焦灼的火焰也被渐渐的抚灭。
虽然疼痛依旧 但那份孤军奋战的恐慌 却在逐渐消散。
他点点头 深吸一口气 重新拿起球拍 目光投向球台。
…
距离巴黎奥运会开幕的日子越来越近。
训练馆里 奥运的气氛渐浓。
球桌对面模拟不同对手的组合轮替 从打关键分到让分开局 每一个能想到的困难局面都被提前摆在两人面前。
和三年前的东奥不同。
一样的奥运 一样的人。
但是这次 他们不是p卡陪练 而是必须要给出胜利的答案。
姜乐“要直面奥运赛场的压力和氛围。”
姜乐这样说道。
姜乐“我们两人都对这块金牌充满渴望。”
姜乐“在奥运赛场上我们要做到相信彼此但不依赖彼此 互相之间分担压力。”
王楚钦“因为混双只有我们一对。”
与姜乐的自信不同 王楚钦担心的 是哪怕经过再多的磨砺 仍然存在的不确定性。
王楚钦“百分之八九十精力都花在了混双上。”
王楚钦“混双充满了不确定性 因为这是两个人作战 还是和女孩竞技 如果不熟悉对方女孩球的线路 也会有很大压力。”
三年前空旷的奥运赛场。
乒乓球混双项目首次纳入奥运会比赛体系 每个协会只能派出一对选手参赛。
在没有了国乒以往「双保险」的情况下。
尽管许昕和刘诗雯拼尽了全力 但是面对来势汹汹的东道主 他们还是输掉了决胜局 与乒乓球混双项目奥运历史首金失之交臂。
东京的黄昏下 许昕额头淌落的汗水和刘诗雯涌出眼眶的泪水里 失落和不甘仿佛一片一片浓雾 笼罩了中国乒乓球队三年。
2022年末 曾经带出大满贯球员的教练肖战在国家乒乓球队教练员竞聘会上成为混双组长。
肖指导“把东京丢掉的金牌重新夺回。”
肖指导“打响巴黎奥运会乒乓球首枚金牌的第一枪 担当夺取奥运金牌的开路先锋。”
重任落在了双十年华的王楚钦和姜乐身上。
刘国梁“混双是一人一板 四个人的球 男女之间轻重配合变数最大。”
刘国梁“我们具备冠军的实力 因为奥运会混双我们还没拿到过冠军 是要从世界选手当中去夺回这一块金牌。”
乒协主席刘国梁指出了王楚钦和姜乐备战巴黎奥运会的方向。
刘国梁“以一个挑战者的姿态 我们的机会更大。”
天光微明间。
两个身影在球台前跳动。
巴黎奥运会 等待着王楚钦和姜乐的 是不能输的比赛。
-
嘉柏丽尔(作者)(小娃娃3.0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