翌日清晨,阳光洒满皇城的每一寸土地,汝阳一大早就匆匆赶往皇宫,怀着对圣上的关切之情,欲探其安康。然而,当她踏入宫殿的门槛,却意外地发现萧蘅也在场,两人的脸色皆显沉重,似乎笼罩着一层难以言说的阴霾。
汝阳立刻察觉到气氛的异常,她步近二人,微微躬身行礼,关切地问道。
汝阳皇帝哥哥,萧蘅,你们这是怎么了?怎么看起来都不太高兴的样子啊?
圣上眉头紧锁,沉声答道。
圣上姜元柏告假,朝中大臣都变成了成王的人,只剩下一群附和李仲南的,如今局势堪忧,朕心中甚是忧虑。
汝阳闻言,心中虽也感到沉重,但她深知此刻必须保持冷静,以稳定人心。她深吸一口气,缓缓说道。
汝阳皇帝哥哥,请勿过于忧虑。成王战功显赫,朝中大臣忌惮也是人之常情。越是这种时候,你越应该保持冷静,不可自乱阵脚,以免人心涣散。
圣上听闻此言,微微颔首,但眉宇间的忧虑之色并未完全散去。他沉声道。
圣上这些朕自然清楚,只是心中不免来气。
这时,萧蘅向圣上禀报道。
萧蘅陛下,成王有成王的算计,我们也可以有自己的布局。我刚得到线报,大昭那边的内乱马上就要结束了。
汝阳在一旁听闻,面露惊诧之色,问道。
汝阳大昭王子当真掌控了局势?
萧蘅继续道。
萧蘅千真万确,大昭王子已成功掌控局势,成为新任储君。此时的大昭,百废待兴,为防止叛军再度作乱,大昭王子亟需一位可靠的盟友。而我们在南部有了一个这样的盟友,成王所添的那点兵马,便如蚍蜉撼树,微不足道。
圣上疑惑地蹙起了眉头,目光深邃地望向萧蘅,沉声问道。
圣上那你如何确保大昭国君会与我们结盟?
萧蘅从容不迫地回答道。
萧蘅大昭国君年轻且尚无子嗣,仅有一位同胞妹妹。在内乱之中,她受到了迫害,幸而流落至我大燕境内,被我所救。之后,她一直在我大燕境内得到庇护。
汝阳闻言,立即问道。
汝阳那大昭公主是?
萧蘅回答道。
萧蘅司徒九月。
此时,汝阳听闻司徒九月之名,脸上露出了一丝惊讶之色,同时心里也有些不安。
汝阳原来是她,我未曾想过她竟然就是大昭公主。
圣上微微一笑,对萧蘅的计策表示了赞赏。
圣上未雨绸缪,这一步棋倒是走得不错。恭贺大昭国君登基,并邀请大昭使团来我大昭结盟,此事朕要大办,让天下人都知道大昭与我朝交好。
萧蘅好,我这就去办。
萧蘅正欲躬身退下,执行他所被赋予的重任。然而,正当他起身,准备离去之际,圣上的声音却如洪钟般响起,将他叫住。
圣上对了,如此国中大礼,以往都是由中书令姜元柏,会同礼部与鸿胪寺办,礼部尚书又是由李仲南一手拔擢,若尽信会恐生变,你们二人,可有合适的人选推荐?
萧蘅微微一怔,随即低头沉思。而此刻,汝阳却轻启朱唇,声音清脆而又不失沉稳。
汝阳皇帝哥哥既然问出这句话,想必心中已经有合适的人选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