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渊突然离座,双膝跪地,声音中带着一丝犹豫。
李渊陛下!臣有下情,不知道当不当禀报。
杨坚微微点头,眼神中透露出一丝期待。
杨坚有话就说吧。
李渊深吸一口气,缓缓道来:
李渊臣进东宫时,遇到了太子府的张衡。他是负责看守废太子的,全程参与了探望。臣见废太子疯言疯语,脱光衣服在外面乱跑,确实有疯魔之象。不过……
杨坚的眼睛不眨地看着李渊,仿佛要穿透他的灵魂。
李渊臣在废太子房间里,看见了一架古琴。与周围物件不同的是,这架古琴一尘不染,似乎其主人每日擦拭。
李渊顿了顿,继续说道:
李渊废太子还疯疯癫癫地弹奏了一曲《高山流水》。
杨坚的眼神中闪过一丝复杂的情绪。
杨坚这张古琴,是朕早年送给废太子的物件,废太子小时候就对音律感兴趣。
李渊的声音低沉而坚定:
李渊陛下,臣觉得不解的是,太子弹琴此曲时,动作十分流畅,琴音饱满,如诉如泣。臣以为疯魔之人,断不能弹奏得这样好。
杨坚的眉头微皱,若有所思。
杨坚这么说,废太子可能没疯。
李渊连忙低下头,不敢直视杨坚的目光。
李渊臣不敢妄自猜测。
灯光阴暗,杨坚静静地坐在椅子上,神情沉重。耳边仿佛又听到了《高山流水》的琴声,脑海里浮现出少年杨勇惊喜万分地接过那架古琴的情景。杨坚根本不知道,随着东宫最后一棵大树嘎嘎响着轰然倒地,杨勇对他的最后一丝盼望也被截断了。
转
晋王府内,萧后打开一份奏折,内容是关于东北漕运的。高句丽时常劫掠边境,边防二十万石粮食告急,请求加征民夫和骡马。萧后对杨广说:
萧后军情不容迟缓,是不是命令幽州总管北平王罗艺,先从幽州拨出二十万石粮食,就近运送山海关?
杨广点了点头,眼中闪过一丝赞赏。
杨广好,贤妃真贤内助也。大隋建国十多年来,百废待举。父皇令我督令修建陪都江城,已经一年有余,我身在深宫,不能亲身前去督看,也不清楚工程进度如何。而且,东北高句丽,终将为我国大患。一旦开战,百万人军人吃马嚼,费粟巨亿。陆路交通不便,原有几个运河运力不足,足堪忧虑啊。
萧后轻轻一笑:
萧后你制定的时务五条中,不是有开挖运河,便利漕运,充实边兵一条吗?
杨广叹了口气:
杨广你有所不知,国家财力不够,这事得一手一手来。
这时,银儿插话道:
程咬银父王,对付高句丽,我有一计。
杨广好奇地看着她:
杨广银儿,快说来听听。
银儿眼中闪烁着智慧的光芒:
程咬银高句丽不是喜欢劫掠边境吗?父王有没有想派人混入高句丽?
萧后摇了摇头:
萧后银儿,派人混入高句丽不是这么容易的。
杨广也表示赞同:
杨广银儿,你母后说得对。
银儿却自信满满:
程咬银父王,我的意思是父王可以在边境设立一个节镇,在派几个得力的手下组成骑兵,高句丽不是喜欢劫掠,那我们也劫掠,让他们首尾不能相顾。
杨广眼睛一亮:
杨广这倒是个好办法。
萧后在一旁补充道:
萧后太子,银儿这计策叫以毒攻毒。
杨广笑着看向萧后:
杨广还是贤妃了解银儿。
萧后谦虚地笑了笑:
萧后军事这方面,臣妾略懂皮毛,还是要靠银儿呀。
杨广端起酒杯,敬向银儿:
杨广银儿,敬你一杯。
银儿恭敬地接过酒杯:
程咬银是。
杨广又陷入沉思:
杨广不过没有合适人选呀。
银儿想起了一个人:
程咬银父皇,你还记得云府吗?
杨广点了点头:
杨广好,就让云家子女去高句丽吧。
萧后也表示同意:
萧后嗯。
正吃着饭,张衡、杨素、宇文化及三人前来。张衡恭敬地说道:
张衡太子千岁的计谋,果然有鬼神莫测之妙。杨勇,哦不,废太子前日被臣一番劝告,吓破了胆,果然就装起疯来。
杨素也附和道:
张衡李渊进去的时候,废太子脱光衣服,又是蹦又是跳,还唱了起来。你还别说,废太子还真有表现才华,竟然吃了自己拉的屎。
杨广皱起了眉头:
杨广不会有什么纰漏吧?
宇文化及谨慎地回答:
张衡臣觉得有一点蹊跷,杨勇的房间有一张琴似乎引起了李渊的注意。
杨广等人精神一震。宇文化及继续说道:
张衡李渊看到这张琴的时候,似乎有一点动容,而且,而且还伸出手来抚摸了一下古琴。恰好杨勇回来,还疯疯癫癫地弹奏了一曲《高山流水》。也许,是我多虑了。
杨广沉思片刻,缓缓开口:
杨广不,怀疑得很正确。那一面古琴,应该就是废太子要传达给李渊的信息。李渊两朝为官,久历官场,肯定能看出来。何况,杨勇还弹奏了《高山流水》。
张衡疑惑地问道:
宇文化及这曲有什么问题吗?
杨广解释道:
杨广《高山流水》,知音之曲啊。当年伐陈胜胜利,废太子曾因张丽华的事追杀过李渊,现在,李渊却成了他唯一的救命稻草。这个曲子,既是向李渊道歉,又是求助,用意很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