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等了好几天都没什么消息,姜遇安按耐不住,偷偷向姨母派来的夫子打听最近的战况。
那名女官倒是颇为赞赏的看了一眼姜遇安。
不重要的人殿下关心国事实乃北鸢之幸
不重要的人不过这边疆形势确实不容乐观
不重要的人微臣此次前来正是奉尚书大人之命向殿下传话
不重要的人现如今我国有意与南暮国讲和
不重要的人朝中已有臣子上奏和亲之法
不重要的人若是如此,看在殿下年幼,恐怕会先让您作为质子送往南暮国,待适龄时再择良人和亲
不重要的人不知殿下意下如何?若是不愿,尚书大人会拼尽全力护您周全
姜遇安微微垂首,短暂的沉默间,思绪如暗涌般翻腾。当她抬起眼眸,那坚定的目光犹如破晓的曙光,直射向那位女官,无畏而又充满决心。
姜遇安老师,若是我去和亲,战事是不是就能停止?
姜遇安轻轻扬起唇角,没有半分哀伤的痕迹,也不显丝毫期盼的热切,那一笑,如同秋水共长天一色,宁静而深邃。
姜遇安那么我应该去
姜遇安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ps:来源是林则徐的《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
姜遇安这是老师教我的家国大义
女官很是欣慰的看着眼前这位她一点一点教大的小女孩儿,她很自豪她的成长。
毫无疑问的是姜遇安是她教过的最好的一名学生。四书五经不说倒背如流,那也是熟记于心,诗词歌赋一样不错,哪怕是女工亦是得心应手。
朱墨云闻言,执杯的手微凝,茶水在杯沿晃动,倒映出她眸中的波澜。
朱墨云她当真如此说?
不重要的人下官岂敢哄骗大人
不重要的人12岁便出口成章,有如此见识,小殿下前途无量啊
朱墨云微微勾起唇角,眼底晦暗不明
朱墨云也罢
朱墨云给陛下送份奏折
朱墨云就说念在公主年幼,先皇后早逝,又是我北鸢唯一的公主的份上,臣实在是不忍公主远走他乡
那名女官不解的看着朱墨云,她不是本来就打算把姜遇安送走吗?
不重要的人这…
面对朱墨云那双如沉着墨玉般深邃且威严的眼眸,她连忙躬身告退。
不重要的人是,下官这就去
………………………………………………
不重要的人太监:陛下,朱尚书上了份奏折
北鸢国皇帝哦?
不重要的人太监:尚书大人不赞成和亲
坐在主位的男人轻哼一声,满脸的漫不经心
北鸢国皇帝我就知道,她要是赞成才有问题
他扬手将朱墨云的奏折扔落在地,他的嘴角勾勒出一抹冷冽的笑意,透着不屑与蔑视。
北鸢国皇帝真以为朕不知道这些个女官打的什么主意啊
身旁的小太监诚惶诚恐的下跪,生怕天子这无名之火烧到了自己身上。
男人若有所思的看着远方。
没人知道他在想什么。
……………………………………
姜遇安母亲,如果您真的在天上看着我的话也会支持我的决定吧?
姜遇安一如当年的抬头望天,只不过眉目间多了几分落寞。
作为一国公主,却从来没有享受过公主的应有的待遇,最后却要她牺牲自己,依靠女人的裙带去维护两国的和平,真是可笑。
最可笑的是,自己竟然还是自愿的。
姜遇安活该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