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城郊觅道
冬日的京城,凛冽寒风似尖锐的刀刃,肆意刮过朱红色的宫墙。卫璃长公主站在巍峨的宫门前,身姿挺得笔直,眼神如夜空中闪烁的寒星,透着几分坚定与决绝。贴身侍女绿萼抱着厚重的狐裘,小跑着跟在她身后,满脸担忧。
“公主,今日风大,还望您多添件衣裳,万一着了凉……”绿萼话还没说完,就被卫璃抬手打断。
“无妨。”卫璃的声音清脆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我此番前去城郊,是为学经世之术,可不是去游山玩水。”
自先帝驾崩,幼帝登基,朝堂局势便如一团乱麻。各方势力明争暗斗,都在觊觎着至高无上的皇权。卫璃身为长公主,自然被卷入这波谲云诡的漩涡之中。她深知,若想在这残酷的权力斗争中站稳脚跟,保护自己和所珍视之人,就必须提升自己的实力。
不久前,卫璃听闻城郊有一位隐世大师,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对权谋之术更是有着独到的见解。为了能得到大师的指点,她费了不少心思,才打听到大师的居所。今日,她终于抽出时间,准备前去拜访。
一辆装饰简约的马车缓缓驶来,卫璃抬脚正要上车,却被一个身影拦住。
“长公主这是要去哪儿?”温润的声音带着一丝戏谑,卫璃抬眸,瞧见宁王赵煜正笑意盈盈地看着她。赵煜身着华丽的锦袍,腰间佩戴着一枚价值不菲的玉佩,整个人散发着一种与生俱来的贵气。
“宁王殿下怎么有空来这儿?”卫璃不动声色地问道,眼神中闪过一丝警惕。在这复杂的朝堂中,赵煜可不是个简单的人物。他表面上风流倜傥,不关心朝政,实则野心勃勃,暗中招揽了不少势力。
“听闻长公主今日要出城,本王特意前来送行。”赵煜嘴角勾起一抹意味深长的笑容,“只是长公主孤身出城,万一遇到危险,该如何是好?不如让本王派些护卫随行。”
卫璃心中冷笑,面上却不动声色:“多谢宁王殿下好意,本宫此次只是去城郊拜访一位友人,不必兴师动众。况且,本宫身边有绿萼和护卫,不会有事的。”
赵煜还想再劝,卫璃却已经转身登上马车。随着车夫一声吆喝,马车缓缓驶出城门,留下赵煜站在原地,眼神中闪过一丝阴霾。
马车在颠簸的道路上行驶了许久,终于来到城郊一处幽静的山谷。谷中树木郁郁葱葱,一条清澈的小溪潺潺流过,宛如世外桃源。卫璃下车后,深吸一口气,感受着清新的空气,心中的疲惫也减轻了几分。
在绿萼的陪同下,卫璃沿着溪边的小路前行。不多时,一座简陋的茅屋出现在眼前。茅屋前,一位白发苍苍的老者正坐在石凳上,悠闲地品茶。
“想必您就是隐世大师吧?”卫璃走上前,恭敬地行礼。老者抬起头,目光如炬,上下打量了卫璃一番,脸上露出一丝淡淡的笑意。
“长公主大驾光临,老夫有失远迎。”老者起身还礼,声音洪亮,丝毫不像一位年迈之人。
卫璃开门见山,表明了自己的来意:“大师,如今朝堂动荡,各方势力纷争不断。本宫身为长公主,不能坐视不理。听闻大师对权谋之术颇有研究,还望大师能指点一二。”
老者沉思片刻,缓缓说道:“长公主有此想法,足见心系天下。不过,权谋之术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学会,且其中充满了尔虞我诈,稍有不慎,便会万劫不复。长公主可考虑清楚了?”
卫璃毫不犹豫地点点头:“本宫心意已决。还望大师能不吝赐教。”
老者见卫璃态度诚恳,便不再推辞:“既然如此,长公主请随我来。”
老者带着卫璃走进茅屋,屋内陈设简单,只有一张桌子和几把椅子。桌上堆满了书籍,散发着淡淡的书香。老者从桌上拿起一本泛黄的古籍,递给卫璃。
“这是老夫多年来总结的权谋心得,长公主可先看看。”老者说道,“不过,纸上得来终觉浅,长公主还需在实践中领悟其中的精髓。”
卫璃接过古籍,小心翼翼地翻开,上面密密麻麻地写满了文字。她越看越入迷,仿佛打开了一扇通往新世界的大门。不知不觉中,天色渐暗,绿萼在一旁提醒卫璃该回宫了。
卫璃这才回过神来,将古籍收好,向老者告辞:“大师,今日承蒙您指点,本宫受益匪浅。日后还望大师能继续教导本宫。”
老者微笑着点点头:“长公主若有疑问,随时可来。”
卫璃和绿萼走出茅屋,刚要上车,却发现周围气氛有些异样。突然,一群黑衣人从树林中冲了出来,将她们团团围住。为首的黑衣人手持利刃,眼神中透着杀意。
“你们是什么人?”卫璃厉声问道,声音镇定自若。绿萼吓得脸色苍白,紧紧地抱住卫璃的胳膊。
黑衣人没有回答,而是挥舞着利刃向卫璃扑来。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卫璃的护卫冲了出来,与黑衣人展开了激烈的搏斗。卫璃趁乱拉着绿萼躲到一旁,心中暗自思索:这些人究竟是谁派来的?是宁王,还是其他势力?
经过一番激战,护卫们终于击退了黑衣人。卫璃看着地上横七竖八的尸体,心中愈发沉重。此次出城,不仅让她学到了权谋之术,还让她意识到,自己的处境远比想象中危险。
回到宫中,卫璃久久无法入睡。她坐在窗前,望着窗外的明月,心中盘算着下一步的计划。明日,她要进宫面见幼帝,试探一下各方势力的态度。同时,她也要加强对自己身边人的保护,防止再发生类似的事情。
夜渐深,万籁俱寂。卫璃长公主知道,属于她的权谋之路,才刚刚开始……
随着清晨第一缕阳光照进宫殿,卫璃已经起身,在铜镜前精心梳妆。今日进宫,她不仅要应对朝堂上的暗流涌动,还要为接下来的谋划布局。绿萼站在一旁,手中捧着一套华丽的宫装,眼神中依旧带着担忧。
“公主,昨夜那些黑衣人……”绿萼欲言又止。
卫璃对着铜镜,淡淡地说:“不必担心,我自有分寸。从现在起,你多留意宫中的动向,有任何消息,立刻来告诉我。”
穿戴整齐后,卫璃乘坐轿子前往皇宫。轿帘外,京城的街道逐渐热闹起来,但她却无心欣赏。脑海中不断浮现出昨夜与隐世大师的对话,以及黑衣人袭击的场景。
进入皇宫,卫璃径直前往御书房。幼帝赵桓正在批改奏章,看到卫璃进来,连忙起身行礼。
“皇姐今日怎么有空进宫?”赵桓稚嫩的脸上带着一丝疑惑。
卫璃微笑着说:“许久没见皇弟,心中挂念。再者,也想了解一下朝堂的情况。”
两人交谈了一会儿,卫璃不动声色地试探道:“皇弟,如今朝堂各方势力纷争不断,你可有应对之策?”
赵桓皱了皱眉头,苦恼地说:“皇姐,我年纪尚小,很多事情都不懂。朝中大臣们各怀心思,我也不知道该怎么办。”
卫璃心中暗叹,看来这幼帝确实还需要历练。她正准备说些什么,突然,外面传来一阵喧闹声。
“发生了什么事?”赵桓问道。
这时,一名太监匆匆跑进来,跪地禀报道:“启禀皇上,宁王殿下求见,说有要事相商。”
卫璃和赵桓对视一眼,卫璃心中涌起一股不祥的预感。她知道,宁王这时候进宫,肯定没安什么好心。
“宣他进来吧。”赵桓说道。
宁王赵煜大踏步走进御书房,先是向赵桓行礼,然后目光落在卫璃身上,嘴角勾起一抹意味深长的笑容。
“长公主也在啊,看来本王来得正是时候。”赵煜说道。
“宁王殿下有何事?”卫璃冷冷地问道。
赵煜不紧不慢地从怀中掏出一份奏章,呈给赵桓:“皇上,臣近日听闻民间有不少怨言,都是关于长公主的。这是臣收集的一些证据,请皇上过目。”
卫璃心中一惊,没想到宁王这么快就对她下手了。她看向赵桓,只见赵桓接过奏章,脸色变得十分难看。
“皇姐,这是怎么回事?”赵桓质问道。
卫璃深吸一口气,镇定地说:“皇弟,这定是宁王的阴谋。他故意陷害本宫,企图扰乱朝堂。”
赵煜冷笑一声:“长公主,你不要血口喷人。这些证据都是千真万确的。”
双方各执一词,赵桓一时也不知道该相信谁。就在这时,卫璃突然想起隐世大师说过的话:在权谋斗争中,要善于抓住对方的弱点,一击即中。
她仔细观察宁王的表情,发现他眼中闪过一丝慌乱。卫璃心中一动,知道自己找到了突破口。
“宁王殿下,你说这些证据是千真万确的。那么,你能否说出这些证据的来源?”卫璃问道。
宁王没想到卫璃会突然这么问,一时语塞。他支支吾吾地说:“这……这是臣的手下收集的。”
卫璃冷笑一声:“你的手下?谁能证明他们不是在你的授意下伪造的证据?宁王殿下,你身为皇室宗亲,却妄图陷害长公主,扰乱朝堂,该当何罪?”
赵桓听了卫璃的话,脸色变得更加阴沉。他盯着宁王,问道:“宁王,皇姐所言是否属实?”
宁王心中暗恨,没想到卫璃这么厉害,竟然能反败为胜。他连忙跪地求饶:“皇上,臣一时糊涂,还望皇上恕罪。”
赵桓冷哼一声:“念在你是皇室宗亲的份上,此次暂且饶过你。若再有下次,定不轻饶。”
宁王谢恩后,灰溜溜地离开了御书房。卫璃看着他的背影,心中明白,这只是她与宁王斗争的开始。
从皇宫出来后,卫璃没有回府,而是直接前往城郊,再次拜访隐世大师。她将今日朝堂上发生的事情详细地告诉了大师,希望能得到大师的指点。
隐世大师听完后,沉思片刻,说道:“长公主,你今日的应对十分出色。不过,宁王不会善罢甘休的,他肯定还会想出其他阴谋来对付你。你要时刻保持警惕,不可掉以轻心。”
卫璃点点头:“大师所言极是。本宫也在思考,该如何应对宁王接下来的行动。”
隐世大师微微一笑:“长公主不妨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宁王既然能收集你的‘罪证’,你也可以收集他的把柄。到时候,他就不敢再轻易对你下手了。”
卫璃眼睛一亮,心中豁然开朗。她向大师道谢后,便返回京城。
回到府中,卫璃立刻召集心腹,开始着手收集宁王的把柄。一场更加激烈的权谋斗争,即将拉开帷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