翌日
宋灵芸带着紫烟踏入我的院中,她脸上挂着轻松的笑容,但那双眼睛却在仔细观察着我房间中的每一个细节。
宋灵若的房间雅致而温馨,床榻柔软,梳妆台精致,书架上摆满书籍。轻纱帷幔随风轻摇,窗外庭院绿意盎然,整个空间透露出她的品味与尊贵。虽有将近一年没有人居住,但母亲的精心维护,终是一尘不染,心中划过一抹憎恨。
我迎上前去,心中清楚,她此行必有深意。
紫烟站在一旁,目光低垂,不发一言。
“姐姐,京城的茶点总是那么精致,不知能否有幸品尝?”宋灵芸轻声询问,目光中带着一丝期待。
我示意仆人端上茶点,回答:“当然可以,灵芸,你随意。”
紫烟接过茶点,递给了宋灵芸,动作轻柔。
“姐姐,京城的局势复杂,你可要小心。”宋灵芸轻声提醒,目光中似乎藏着深意。
我微微一笑,回应:“多谢灵芸关心,我会注意的。”
紫烟站在一旁,目光依旧低垂,不知在思考着什么。
“灵芸,你今日来访,真是让人意外。”我微笑着迎接她,语气中带着一丝轻松。
宋灵芸回以微笑,她的目光似乎在寻找着什么:“姐姐,我听说你最近从边疆回来了。怕您水土不服,我担心你,便过来看看。”
我心中一紧,她的话让我想起了之前物资的异常,但表面仍保持着平静:“你可真是说笑了,不过多谢你的关心,灵芸。京都是生我养我的地方,我怎么水土不服呢?”
“唉,是妹妹我考虑不周了。”宋灵芸低垂着眼眸,似乎真的感到自责。
我们坐在厅中,仆人端上了茶点。宋灵芸轻啜了一口茶,积极的寻找话题:“姐姐,边疆的风沙大,你可有注意身体。。”
我点头,目光温和:“灵芸,我当然是会注意的。不过,边疆的将士们更需要我们的关心。”
宋灵芸微微一笑,:“姐姐,你对这次的物资运送有何看法?”
我心中明白,她这是在试探我是否发现了物资的问题。我故作轻松地回答:“这次的物资运送,我只负责监督,具体的安排,自有专人负责。”
宋灵芸的目光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失望,她继续试探:“姐姐,你对那些负责的官员了解吗?”
我微微一笑,反问道:“灵芸,你为何对这些事情如此关心?”
宋灵芸一愣,显然没想到我会反问。她掩饰地笑了笑:“只是好奇,姐姐,你总是那么忙碌。”
我轻轻点头,目光中带着一丝深意:“忙碌是必然的,灵芸,但有些事情,还是不要做为好。”
宋灵芸的脸上闪过一丝尴尬,她似乎意识到自己过于急切了。我继续说道:“灵芸,你我姐妹,本应相互扶持。但有些事情,还是不要牵扯太深为好。”
宋灵芸沉默了片刻,然后轻声说道:“姐姐,你的话我会记住的。”
送走宋灵芸后,独自一人坐在书房中思绪开始飘远。逐渐开始担心起萧炎的处境,这时的他应该还在起奏。可二皇子的背后真的就没人了吗?就算暗中无人操控,二皇子背后的势力延展到什么地步了,我们也不了解。
他在暗,我们在明。有种勒住脖子呼吸的感觉,无能为力。二皇子的倒台,意味着朝廷的动荡。
宣宁又真心愿意接受结果吗?
这一切都是源于宋灵若内心的恐惧,此刻的孤独将无限放大这些恐惧,她此刻感受到了深刻的无助。
---
在朝堂之上,萧炎与李煜轩面对着一群质疑和反对的声音,他们坚定地站在那里,准备为二皇子的罪行提供确凿的证据。
“诸位大人,”萧炎的声音在朝堂上回荡,“我们并非无端指责,而是有确凿的证据在手。”
李煜轩接着说:“请看这些信件,它们是二皇子与外敌勾结的直接证据。每一封信都详细记录了他与敌国的交易,包括提供情报、协助敌军等。”
朝堂上议论纷纷,一些官员开始动摇,但仍有部分人持怀疑态度。
萧炎继续道:“我们还有证人,他们可以证明二皇子的所作所为。这些证人都是二皇子身边的人,他们的证词不容置疑。”
李煜轩补充道:“此外,我们还有二皇子私藏的武器库,以及他暗中训练的私人军队。这些都足以证明他有谋逆之心。”
朝堂上的气氛变得紧张,萧炎和李煜轩的证据让一些原本持怀疑态度的官员也开始认真考虑二皇子的罪行。
“诸位大人,”萧炎的声音再次响起,“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国家的稳定和百姓的安宁。二皇子的行为,已经严重威胁到这一切。我们不能坐视不理。”
李煜轩点头表示同意:“是的,我们必须采取行动,防止更大的灾难发生。”
皇帝坐在龙椅上,听着萧炎和李煜轩的陈述,脸上露出了一丝戏谑的笑容。他突然开口:“二皇子,你可有什么话要说?”
二皇子站在朝堂中央,脸色苍白,他结结巴巴地回答:“父皇,我……我……”
皇帝打断了他的话,笑着说:“看来,你这小子还真有点本事,能搞出这么多名堂。不过,既然萧炎和李煜轩都拿出了证据,朕也不能不公。来人,把二皇子关押起来,待朕查明真相再做定夺。”
朝堂上的官员们面面相觑,皇帝的态度让他们感到了慌乱,二皇子的罪行已经不容置疑。萧炎和李煜轩的证据和证词,让二皇子的罪行已成为板上钉钉,只是皇帝的态度让人捉摸不定。
萧炎长舒一口气,这么多天的视频终于有了些了解。
宣宁公主站在御书房的门前,深吸一口气,整理了一下衣裙,然后轻轻敲响了门。
“进来吧。”皇帝的声音从门内传来,沉稳而有力。
宣宁公主推开门,走进了御书房。皇帝正坐在书桌前,手中拿着一份奏折,他的眼神中透露出深邃的智慧和岁月的沉淀。
“父皇。”宣宁公主轻声唤道,眼中带着一丝哀求。
皇帝抬起头,看到宣宁公主时,眼中闪过一丝惊讶。“宣宁,你来了。有什么事吗?”他温和地问道。
宣宁公主走到书桌前,跪了下来。“父皇,我来不是为了求赦免,只求放二皇兄一命。”她的声音中带着哭腔。
皇帝沉默了片刻,然后缓缓开口:“宣宁,你知道,二皇子犯下的罪行,按律当诛。”
宣宁公主的眼中闪过一丝泪光,但她仍然坚持:“父皇,二皇兄虽然犯错,但他也是您的儿子,也是我的兄长。我请求您,给他一个改过自新的机会。”
皇帝看着宣宁,眼中流露出复杂的情绪。
“朕明白了你的意思,你先回去吧”带了无奈的语调。
“父皇…父皇……父皇!”
“回去!”皇帝难得对宣宁发怒,此刻脸上通红,脖颈出有用力过猛而爆发的青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