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不让公主做贵国的中宫!”大昭和亲正使那对半灰半白的眉毛倒竖,瘦削的脸庞上阴云满布。不做中宫做什么,姬妾还是填房?无论安排到哪个位置上,都是对身份高贵的公主殿下的羞辱和对大昭的挑衅。要是这样的话,那这个亲也不用和了干脆一拍两散各回各家算了。
见此情形单于特使也不恼,只是赔着笑脸解释说这是祖先定下的规矩万万违逆不得。见大昭正使还想接着纠缠,几句话便怼得对方是哑口无言:“据本使所知,贵国皇帝的后宫佳丽中没有一个从大昭以外来的妃嫔吧。那还不如我们大单于,帐中的美人儿们有来自于西域的,有从北海寻来的……”一口气报了十几个地名,末了说道:“荀大人呀,如果贵国的皇帝愿意立我国的公主为皇后的话,那贵国的公主自然就可以当我戎狄的大阏氏啦。”
纵使大昭和亲正使是个宦海沉浮了半辈子的老油条,也没法从对方的话里面挑出半点错来。荀正使想起临行前皇帝召见自己时,曾经说过:“此去北地路远迢迢,若有什么事情卿可自行决定,只要不失礼数不辱国体便是功劳一件。”若不是有天子这话,就是给荀正使十个胆子,他也不敢在人家的地盘上放狠话。
荀正使毕竟是在官场上混过的,眼睛一转就有了应对之法:“这个我一介臣子是定不了的,得回去问问我家公主殿下的意思。等她做出决定后,本使再知会予尔等。”说完就带着一众随员扬长而去。
两边都不是傻子,都明白对方是在拖延时间。可细究下来,形势还是对大昭方面更有利一些。终究是戎狄方面主动提出要和亲的,大昭那边纯是顺水推舟,因为是个人都看得明白两边都没有玉成好事的意思。反正就是成不成无所谓,大家只要不撕破脸就行了。
两边就这样继续拉扯,皆抱着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想法扯犊子,直到单于庭那边先让步了。之所以崩不住,都是因为一个不知道怎么流传开的流言,说大单于不日将大礼迎娶大昭公主为妻。更叫人意外的是,这流言不仅在单于庭内外流传,甚至都已经连地处边地的部落与流民都知道了。
直到各部落与各家族的首领们纷纷来信询问,单于庭才如梦初醒,明白自己这迎新是叫人给算计了。可知道了又能怎么办,还不是只能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索性就借着这个由头下了大单于金令,加封那位素未谋面的大昭公主为单于大妃。
对于这个安排,大昭使团方面并无异议。都知道戎狄大单于后宫一直无主,这大妃虽然不及大阏氏,但也已经是目前位分最高的。既然做不了中宫主位,那退而求其次倒也是个法子,便在禀告了公主并得到她同意后就得过且过了。
大婚典礼与众首领觐见定在了同一天,于是单于庭上下便喜气洋洋的忙碌起来了。随着各路人马陆续抵达,喜庆的气氛达到了高潮,人人都在期盼着能见一见大昭公主殿下的真面目,看看她到底是不是传言中的绝世美人。